[发明专利]面向空间主动隔振用的二维电磁激励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94318.3 | 申请日: | 201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1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峰;康博奇;白任梓;桑晓茹;杨鹏;李朔东;冯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H02K41/035 | 分类号: | H02K41/0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空间 主动 隔振用 二维 电磁 激励 | ||
1.一种面向空间主动隔振用的二维电磁激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铁组件以及线圈组件;
所述磁铁组件包括U型磁轭(1)、第1磁铁(2)和第2磁铁(3);所述U型磁轭(1)的两个侧臂的顶端各固定安装所述第1磁铁(2)和所述第2磁铁(3),并且,所述第1磁铁(2)和所述第2磁铁(3)采用异性磁极相向设置的布置方式;所述第1磁铁(2)指向所述第2磁铁(3)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由此建立XYZ直角坐标系;所述第1磁铁(2)到所述第2磁铁(3)之间的投影区域称为磁场集中区域;
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正交设置的第1组线圈(4)和第2组线圈(5);其中,所述第1组线圈(4)包括串联设置的第1-1线圈(4.1)和第1-2线圈(4.2);所述第1-1线圈(4.1)和所述第1-2线圈(4.2)均布置于Z平面中,所述第1-1线圈(4.1)布置于所述第1-2线圈(4.2)的下面,其电流走向为:沿所述第1-1线圈(4.1)的进线线缆进入电流,电流按由内向外逐渐扩大的逆时针方式流过所述第1-1线圈(4.1),然后,从所述第1-1线圈(4.1)的出线端流出的电流,再按由外向内逐渐缩小的顺时针方式流过所述第1-2线圈(4.2),最终从所述第1-2线圈(4.2)的出线端流出,采用此种方式,所述第1-1线圈(4.1)的上半部分和所述第1-2线圈(4.2)的下半部分所围成的区域为第1工作区域(6),流经所述第1工作区域(6)的电流流向均相同,为Y轴正方向;
所述第2组线圈(5)包括串联设置的第2-1线圈(5.1)和第2-2线圈(5.2);所述第2-1线圈(5.1)和所述第2-2线圈(5.2)同样布置于Z平面中,且紧靠在所述第1组线圈(4)的背面,所述第2-1线圈(5.1)布置于所述第2-2线圈(5.2)的左侧,其电流走向为:沿所述第2-1线圈(5.1)的进线线缆进入电流,电流按由内向外逐渐扩大的逆时针方式流过所述第2-1线圈(5.1),然后,从所述第2-1线圈(5.1)的出线端流出的电流,再按由外向内逐渐缩小的顺时针方式流过所述第2-2线圈(5.2),最终从所述第2-2线圈(5.2)的出线端流出,采用此种方式,所述第2-1线圈(5.1)的右半部分和所述第2-2线圈(5.2)的左半部分所围成的区域为第2工作区域(7),流经所述第2工作区域(7)的电流流向均相同,为Z轴正方向;
所述第1组线圈(4)的第1工作区域(6)和所述第2组线圈(5)的第2工作区域(7)相同,均大于所述磁场集中区域;
将所述线圈组件固定到所述第1磁铁(2)和所述第2磁铁(3)之间的区域,并使所述磁场集中区域内的磁力线穿过所述第1工作区域(6)和所述第2工作区域(7),因此,第1组线圈(4)通电后在磁场中受力为F1,第2组线圈(5)通电后在磁场中受力为F2,F1和F2互相垂直,F1和F2所形成的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空间主动隔振用的二维电磁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工作区域(6)和所述第2工作区域(7)为所述磁场集中区域向外扩充10mm形成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空间主动隔振用的二维电磁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组线圈(4)和所述第2组线圈(5)相背紧贴后,两侧分别采用第1线毂(8)和第2线毂(9)夹持固定;所述第1线毂(8)和所述第2线毂(9)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第1线毂支架(10)和第2线毂支架(11)支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空间主动隔振用的二维电磁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组线圈(4)和所述第2组线圈(5)分别由独立的电路控制流经线圈的电流方向、电流大小以及电流的开关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43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纺织用水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