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检查井及其反开挖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3245.6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3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吴明义;童晶;任国清;王玲;韩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华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2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朱丽岩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检查井 及其 开挖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领域,涉及道路上检查井,尤其涉及一种市政检查井及其反开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发展,道路上检查井盖的养管围护日益突出,因井盖周围与路面之间开裂破坏致使井盖移位损坏而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方面:1、井筒周边刚柔冲突较大,井筒凸出或井筒周边下陷现象明显。2、井筒侧面长期受不均匀土压力,砌筑式井筒易破碎、3、采用预制型井筒成本较高。针对这些缺点,需要提供一种主要缓解刚柔冲突导致的井筒凸出或井筒周边下陷的施工方法,该方法还要能解决砌筑型井筒易破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检查井及其反开挖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筒周边压实不均的技术问题;并解决井筒周边受力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检查井,由井盖、井座和井筒组成,位于路面结构层内,所述路面结构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底基层和路面压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上设有环梁,所述井座底部通过膨胀螺栓和环梁固定,所述井座上设有井盖;所述检查井与路面压实结构和路面底基层之间均浇筑有混凝土,所述环梁处的混凝土内预埋有钢筋骨架,所述混凝土和路面压实结构上方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玻纤土工格栅层和沥青混凝土层,所述沥青混凝土层与井盖上表面持平,所述混凝土底部比路面底基层底部深50~55cm。
此外,所述玻纤土工格栅层厚1~2cm。
更加优选地,所述井座和环梁之间铺设有厚度不小于20mm的座浆。
一种市政检查井的反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砌筑井筒:井筒施工至路面结构层时,开始回填,并对井筒周围的回填土进行压实形成路面压实结构;
步骤二、开挖反挖槽:对路面压实结构处的井筒周圈50cm内的路面压实结构向下开挖反挖槽,对路面压实结构以下的井筒周圈30cm内向下开挖反挖槽,开挖的反挖槽比路槽标高深50cm;
步骤三、继续砌筑井筒:开挖完成后继续进行路面结构层内井筒的砌筑,砌筑完成后,通过水泥砂浆砌缝安装环梁,根据路面横坡调整水泥砂浆砌缝厚度,从而调整环梁横坡,通过膨胀螺栓安装固定井座,并盖好井盖;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在反挖槽内浇筑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时在环梁处的混凝土内预埋钢筋骨架,在混凝土和路面压实结构上方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玻纤土工格栅层和沥青混凝土层,至此本发明一种市政检查井施工完成。
更加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捣棒不触碰钢筋骨架的钢筋,浇筑完成后对表面进行收面,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施工玻纤土工格栅层,施工玻纤土工格栅层时用少量沥青进行压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井筒周围加设混凝土结构,相当于在井筒周围加了一个刚性保护圈,防止因动荷载而使井筒受偏心力,提高了井座、井盖和井筒整体的缓冲水平,延长了井盖的使用寿命。玻纤土工格栅相层当于给井筒与路面加了一个“过渡段”,能使路面、刚性保护圈、井筒三者连成一体,使结构受力均匀,可使井筒与周围路面结合得更为牢固,减缓了井座与周边道路接合面的破损速度,提高了路面的安全性。
本发明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位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市政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井盖;2-井座;3-井筒;4-环梁;5-混凝土;6-钢筋骨架;7-路面压实结构;8-玻纤土工格栅层;9-沥青混凝土层;10-路槽标高;11-路面底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华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华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3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