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丝退火清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3243.7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9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锦强;李和金;曹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顺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73 | 分类号: | C21D9/573;C21D11/00;C22F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丝 退火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丝退火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造电线时,需要将铜丝送入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并迅速降温,对铜丝进行退火以提升铜丝的性能,但是目前在对铜丝进行退火处理时,通常是使用普通的冷却水进行冷却,但是冷却水在对铜丝冷却时的效果不足,因此现今在对铜丝进行冷却时,通常使用加入抗氧化剂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但是使用加入抗氧化剂的冷却液在使用时需要人工进行照看,在冷却液使用完后人工进行冷却液调配添加,工作效率低。因此,解决铜丝退火冷却时冷却液调配添加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丝退火清理装置,通过加热炉对铜丝进行加热,并通过退火水槽内的冷却液对铜丝进行冷却退火,提高铜丝品质,并由抗氧化剂制备桶自动对冷却液进行调配并自动补充到退火水槽内,解决了铜丝退火冷却时冷却液调配添加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丝退火清理装置,包括加热炉和退火水槽,所述加热炉设置在退火水槽左侧,所述加热炉左侧和退火水槽右侧均设置有导线轮,所述加热炉上设置有走线管,所述加热炉上设置有抗氧化剂制备桶,所述抗氧化剂制备桶与退火水槽之间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抗氧化剂制备桶内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抗氧化剂制备桶上端设置有加料斗和进液管,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退火水槽内部设置有液面检测器,所述液面检测器与控制阀门相关联,当退火水槽内冷却液不足时,控制阀门开启,对退火水槽进行补液。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抗氧化剂制备桶底端设置有振动电机,通过振动电机带动抗氧化剂制备桶晃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退火水槽右侧设置有余水清理台,所述余水清理台上设置有清理毛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加热炉对铜丝进行加热,并通过退火水槽内的冷却液对铜丝进行冷却退火,提高铜丝品质,并由抗氧化剂制备桶自动对冷却液进行调配并自动补充到退火水槽内,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振动电机辅助对冷却液进行混合,提升冷却液质量,并通过余水清理台和清理毛巾对冷却后的铜丝上的余水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其中:1-加热炉,2-退火水槽,3-导线轮,4-走线管,5-抗氧化剂制备桶,6-水管,7-搅拌叶,8-加料斗,9-进液管,10-控制阀门,11-液面检测器,12-振动电机,13-余水清理台,14-清理毛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铜丝退火清理装置,包括加热炉1和退火水槽2,所述加热炉1设置在退火水槽2左侧,所述加热炉1左侧和退火水槽2右侧均设置有导线轮3,所述加热炉1上设置有走线管4,所述加热炉1上设置有抗氧化剂制备桶5,所述抗氧化剂制备桶5与退火水槽2之间通过水管6连接,所述抗氧化剂制备桶5内设置有搅拌叶7,所述抗氧化剂制备桶5上端设置有加料斗8和进液管9,所述水管6上设置有控制阀门10。所述退火水槽2内部设置有液面检测器11,所述液面检测器11与控制阀门10相关联,当退火水槽2内冷却液不足时,控制阀门10开启,对退火水槽2进行补液。所述抗氧化剂制备桶5底端设置有振动电机12,通过振动电机12带动抗氧化剂制备桶5晃动。所述退火水槽2右侧设置有余水清理台13,所述余水清理台13上设置有清理毛巾14。通过加热炉1对铜丝进行加热,并通过退火水槽2内的冷却液对铜丝进行冷却退火,提高铜丝品质,并由抗氧化剂制备桶5自动对冷却液进行调配并自动补充到退火水槽2内,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振动电机12辅助对冷却液进行混合,提升冷却液质量,并通过余水清理台13和清理毛巾14对冷却后的铜丝上的余水进行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顺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顺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3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