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货币钱包支付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3211.7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0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姚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Q20/36 | 分类号: | G06Q20/36;G06Q20/38;G06Q20/40;G06Q20/06;G06Q20/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一军;姜劲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 货币 钱包 支付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货币钱包支付的方法和系统,包括接收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请求;获取用户输入的对支付请求的数字货币钱包的CA证书数字签名,以生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将所述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数字货币发钞行;接收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支付成功结果。因此,本发明所述数字货币钱包支付的方法和系统能够实现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货币钱包支付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已经十分普遍,然而这种方式本质上还只是一种现有法定货币的信息化过程,还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其本身就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而且密码技术是当今数字货币的支撑,数字货币从发行到流通均需要基于密码学原理来构建,并采用密码协议来实现应用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需求。
虽然纯数字货币系统可以不与银行账户关联,但由于我国的货币发行遵循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而且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主要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开展,如可以借助银行账户体系,充分利用银行现有成熟的IT基础设施以及应用和服务体系,将大大降低数字货币推广门槛,提高使用便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最广大的客户群体使用数字货币。
为缓冲单独设立数字货币体系给现有银行体系带来的冲击,也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商业银行现有的系统投资,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上,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实现一个账户下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管理数字货币。其中,数字货币钱包是用于存放企业和个人的数字货币。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还没有实现如何在现有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过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货币钱包支付的方法和系统,能够实现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字货币钱包支付的方法。
本发明数字货币钱包支付的方法包括:接收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请求;获取用户输入的对支付请求的数字货币钱包的CA证书数字签名,以生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将所述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数字货币发钞行;接收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支付成功结果。
可选地,所述生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之前,包括:验证数字货币钱包CA证书的数字签名。
可选地,所述生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之前,包括:验证数字货币钱包CA证书的数字签名后授权访问所述数字货币钱包。
可选地,所述生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数字货币钱包支付请求中的支付金额小于或等于所述数字货币钱包中的数字货币总金额。
可选地,所述接收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支付成功结果之后,包括:将所述支付成功结果中的支付后发起方收到的按支付后余额生成的数字货币去向币记录在发起方数字货币钱包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字货币钱包支付的系统,包括: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用于接收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请求,和获取用户输入的对支付请求的数字货币钱包的CA证书;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用于生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然后将所述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数字货币发钞行;同时,还用于接收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支付成功结果。
可选地,还包括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用于验证数字货币钱包CA证书的数字签名。
可选地,还包括账户行应用系统,用于验证数字货币钱包CA证书的数字签名后授权访问所述数字货币钱包。
可选地,所述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还用于:确定所述数字货币钱包支付请求中的支付金额小于或等于所述数字货币钱包中的数字货币总金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3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