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丝织物抗皱抗菌整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2774.4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7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威尔德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5/03;D06M13/17;D06M15/37;D06M13/148;D06M13/463;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丝 织物 抗皱 抗菌 整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丝织物抗皱抗菌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制备的抗皱抗菌整理剂稀释,将蚕丝织物浸入其中,二浸二轧,轧液率70%‑100%,50‑70℃烘干,红外线灯照射20min,清水清洗后烘干。该方法操作简单,整理效果好,简单处理后织物即可具有抗皱以及抗菌的性能。而且,蚕丝织物经整理后不会出现易泛黄,易断裂或织物亲水性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助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蚕丝织物抗皱抗菌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蚕丝织物具有柔和悦目的光泽、轻盈美丽的外观、平滑柔软的手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织物生成折皱主要是由于织物中的纤维在外力的作用下弯曲,弯曲的纤维外层分子发生弯曲从而内层分子受到压缩。而当外力去除,仅有部分纤维形变恢复,从而未恢复部分生成了折皱。在纤维形变恢复的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力是拉伸部分的恢复力,其中恢复力越高,抗皱性能越好。
我国针对蚕丝织物易起皱这一问题已经做出一系列研究,目前,增加蚕丝织物的抗皱性能的主要途径是在蚕丝纤维大分子之间引入交联剂,从而使得蚕丝大分子的一些极性侧链与化学药品形成交联,封闭丝素大分子的极性基团,这样就可以提高蚕丝织物的抗皱性。蚕丝织物的抗皱整理方法按照染整加工分类包括:树脂整理、烯类单体接枝共聚改性、环氧化合物接枝和交联以及二元酸酐改性等方法。
其中,利用环氧化合物接枝交联处理蚕丝织物,织物不易发生泛黄,且安全环保,综合性能优良。但是环氧化合物存在合成工艺复杂,并且织物整理后手感欠佳,会造成织物易断裂等问题。利用环氧改性聚硅氧烷可以很好的改善环氧化合物作为整理剂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该类整理剂还存在需要大量的乳化剂以及易漂油和黏辊的问题。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蚕丝织物抗皱整理方法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蚕丝织物抗皱抗菌整理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整理效果好,简单处理后织物即可具有抗皱以及抗菌的性能。而且,蚕丝织物经整理后不会出现易泛黄,易断裂或织物亲水性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蚕丝织物抗皱抗菌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改性聚硅氧烷、壳聚糖、聚乙二醇-6与双半缩醛混合溶于水中,加入三氧化二铁混合,加热,控制温度在80-90℃,回流反应2-3h后,过滤,取滤液;
(2)将上一步中的滤液中,加入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增稠剂,丙二醇,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混合,制备抗皱抗菌整理剂;
(3)将制备的抗皱抗菌整理剂稀释,将蚕丝织物浸入其中,二浸二轧,轧液率70%-100%,50-70℃烘干,红外线灯照射20min,清水清洗后烘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改性聚硅氧烷为醚基、环氧基以及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的聚硅氧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改性聚硅氧烷、壳聚糖、聚乙二醇-6与双半缩醛的投料质量比为20:2:5: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改性聚硅氧烷在水中的浓度为
6-12g/L。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改性聚硅氧烷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的投料质量比为4:1
作为上述技术方法的优选,所述步骤(2)中各物质的投入量为,以质量份数计:
盐酸聚六亚甲基胍100份,增稠剂2-4份,丙二醇20-40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2-20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瓜尔豆胶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其中三氧化二铁作为催化剂的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知识确定的,在此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威尔德工贸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威尔德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2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