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定位及停车场车位状态管理的方法与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91364.8 | 申请日: | 201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7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国华 |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G06Q10/02;G07B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停车场车位 云平台 车辆定位 查询终端 状态管理 识读 车辆位置信息 电子指示牌 车辆服务 电子标签 适当位置 通信模块 优势特点 周期更新 扩展性 低成本 兼容性 车位 停车场 预订 架构 上报 保存 合法 部署 出口 维护 管理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定位及停车场车位状态管理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采用RFID电子标签标记停车场的入口、出口、通道和车位;在车辆的适当位置放置RFID车载终端;RFID车载终端将识读到的合法的电子标签ID、识读时间通过通信模块上报到云平台;云平台保存车辆位置信息、停车场车位状态信息,并进行实时和周期更新,供查询终端使用。本发明的系统,包括RFID电子标签、RFID车载终端、车辆服务云平台、查询终端和电子指示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实现了车辆定位及停车场车位状态精确管理和可预订,具有精确性、低成本、架构简单、易于实现部署和维护、云平台大集中、通用性、兼容性、扩展性好的优势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FID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定位及停车场车位状态管理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共享经济时代到来了,共享汽车逐渐兴起,车辆定位问题日益显现,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上一个用户使用完共享汽车后,下一个用户接着预定了该车辆,但是,该用户无法知道其所预定的共享汽车停放的车位编号和具体位置,特别是在停车位较多的大型地下停车场,要想盲目地找到该车辆更是如同捉迷藏一样的困难。
目前,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车辆进入停车位较多的大型地下停车场后,由于地下停车场视野不够开阔,驾驶员不知道哪里有空闲的车位,不得不在停车场里到处乱转,浪费了很多时间,也容易对停车场的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现有的停车场管理系统还无法实现对车位进行精确管理,比如哪个车位是空闲的,哪些车位是占用的,被占用的车位停放的是哪辆车(车牌号),该车辆是什么时间进入的;并且,现有的停车场管理系统还不支持用户针对具体车位的预定,对用户来说还不够方便,停车场车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还有待提高。
对于一个采用RFID技术实现车辆定位及停车场车位状态精确管理的方法与系统涉及到多种技术方案。值得参考对比的技术方案对比文件,包括:停车位确认系统及其方法,200780041960.0;室内停车场寻回车位的导航方法,201310042772.7;通过RFID车载终端实现停车导航的系统,201410693390.5;下面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对比文件1的发明专利,停车位确认系统及其方法,该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停车位置的系统和方法,使得用户能够使用自己的普通的移动通信终端方便地检测其所停放车辆的位置。但是,该发明专利的方法和系统存在如下缺陷和不足:(1)该发明专利提出的方法“车辆的车身上带有电子标签,停车场入口安装有RFID阅读器设备”,不仅使得整个系统的组成结构过于复杂,不容易部署和维护,通用性和扩展性不好,而且使得系统整体成本增加,可以有更好的方案替代。(2)该发明专利提出的方法“带有RFID识读功能的普通移动通信终端,可以是被用户携带时能够用于无线通信的任意装置,例如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实际上,这样的移动通信终端在产品实现上有难度,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并不容易接受,从市场层面看也很难推广。(3)该发明专利提出的方法“第二RFID标签,存储关于所对应的停车位的位置信息”,实际上,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将停车位具体信息写入RFID标签,在实际操作上有难度,部署和维护管理成本显著增加;二是容易导致用户位置信息泄露。车位RFID电子标签只含有编码信息,不含有车位位置信息,将车位RFID电子标签的编码与车位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存储在云平台的方案更佳。(4)该发明专利提出的方法,带有RFID识读功能的普通移动通信终端没有对第二RFID标签做合法性判断,存在缺陷。(5)该发明专利提出的方法没有充分挖掘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停车场智能化管理方面的需求,未提及停车场车位状态管理方面的功能设计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国华,未经林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13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