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振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1222.1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7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孔维一;刘家亮;宋赛中;孙恺;常涌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G2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振捣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建(构)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设计图纸中基础、梁或柱等构件的钢筋过于密集时,钢筋绑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局部钢筋间距过小,致使混凝土振捣棒不能插入钢筋内部,无法振捣底部混凝土,降低混凝土振捣质量,造成质量隐患,影响施工验收。
目前解决密集钢筋条件下混凝土振捣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钢筋代换。小直径钢筋换成大直径钢筋,减少钢筋根数,增大钢筋间距。此方法需要设计人员重新计算配筋,耽误施工工期,效果有限。
(2)细石混凝土浇筑。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能减小粗骨料对振捣棒的阻碍,但是不能减小钢筋对振捣棒的阻碍。
(3)采用撬棍或铁丝强拉钢筋。采用撬棍强制撬开钢筋或用铁丝强制拉开钢筋,然后插入振捣棒振捣,此类方法容易造成钢筋错位,违反施工规范,影响结构安全。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振捣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局部钢筋间距过小,致使混凝土振捣棒无法插入钢筋内部而导致的混凝土振捣质量较差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振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振捣点确定步骤,根据待绑扎钢筋间的间距、振捣棒外径及振捣棒作用半径确定各振捣点的位置;钢筋绑扎步骤,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或在钢筋绑扎完毕后、向钢筋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所述振捣点的位置预埋辅助件;浇筑并振捣混凝土步骤,在向钢筋中浇筑混凝土之后,把所述振捣棒贴在所述辅助件的一侧进行振捣,振捣密实后再把所述振捣棒贴在所述辅助件的另一侧进行振捣,振捣完毕后拔出所述辅助件。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振捣方法中,所述振捣点确定步骤中,每两个所述振捣点的间距不大于所述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振捣方法中,所述绑扎钢筋步骤中,所述辅助件为钢管。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振捣方法中,所述钢管的外径为所述振捣棒外径的1.1~1.2倍。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振捣方法中,所述钢管的底部为锥状体。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振捣方法中,所述浇筑并振捣混凝土步骤中,当分层浇筑时,在下层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完毕后以预设拔出量向上拔所述辅助件;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浇筑后,先把所述振捣棒插入所述辅助件一侧的下层混凝土内的预设深度处进行振捣,再把振捣棒插入所述辅助件另一侧的下层混凝土内的预设深度处进行振捣,依次类推直至浇筑并振捣完毕后拔出所述辅助件。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振捣方法中,所述预设深度为50mm~100mm。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振捣方法中,所述拔出量等于所述下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
本发明中,在振捣点的位置预埋辅助件,使得各层钢筋在绑扎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现象,避免了由于钢筋绑扎时间距过小造成振捣棒难以插入钢筋混凝土的现象;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贴着辅助件进行振捣,使得钢筋内部受力均匀,能防止振捣棒在振捣时碰撞钢筋,保证了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振捣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振捣方法中,各振捣点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振捣方法中,振捣棒与辅助件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振捣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振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振捣点确定步骤S1,根据待绑扎钢筋间的间距、振捣棒外径及振捣棒作用半径确定各振捣点的位置。
具体地,每两个振捣点的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2的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1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楼板洞快速拆除式预留器
- 下一篇:一种圆管截面弯扭构件拼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