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膜组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9966.X | 申请日: | 201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代志春;谭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傲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玉溪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氧 厌氧 组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尤其涉及污水处理,水资源过滤生物处理再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环保领域,尤其污水处理是当今城乡给排水工程的重要环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更新升级,特别是出水水质难以达标或处理流量剧增而占地面积无法扩大的水厂; 无排水管网系统的小区,如居民点、旅游度假区、风景区等;有污水回用需求的地区或场所,如宾馆、洗车业、客机、流动厕所等均需要污水处理设备。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有:A3O是一种改良脱氮除磷工艺(即预反硝化-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是在传统A2O工艺的厌氧池之前增设了回流污泥的预反硝化区,达到提高生物除磷效果的目的。 预反硝化池,生化污泥回流到预反硝化池,同时原污水进入预反硝化池,微生物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消除硝酸盐对厌氧除磷的不利影响。厌氧池,利用厌氧菌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磷的释放;缺氧池,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兼氧菌在缺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同时进行硝酸盐的反硝化,从而去除总氮。好氧池,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彻底降解有机物、氨氮、吸收磷。该工艺基本都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污染物质,因此,生化之后要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让微生物在二沉池内进行自然沉降。一方面二沉池是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由于水的流动,会带来一定的搅动,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污泥的自然沉降,而且二沉池底部已经沉降的污泥也会因为水流的搅动而泛起,导致出水悬浮物增加;另一方面,沉淀在二沉池底部的污泥,在缺氧条件下,会进行反硝化作用,在水中产生气泡,并且带动底部污泥上浮,这样就会导致系统出水悬浮物增加,水质不达标。需要发明高效的固液分离,出水水质优质稳定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发明一种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膜组件处理方法,采用A3O+MBR处理装置。
A3O+MBR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预反硝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球形填料、MBBR填料、出水管、检查口、曝气装置、污泥回流管、硝化液回流管、自吸泵、MBR膜组件,曝气装置是指曝气头、曝气支管、曝气主管、气体调节阀、曝气设备;在预反硝化池、厌氧池、缺氧池中安装有生物滤床,生物滤床中放置有球形填料,球形填料是固定不动的;好氧池中放置有MBBR填料,MBBR填料是移动的;在膜池中安装有MBR膜组件;在预反硝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的顶部均安装有检修口。在出水管安装自吸泵;在好氧池和缺氧池上部之间安装有硝化液回流管;在膜池与预反硝化池底部之间安装污泥回流管;在好氧池、膜池中均安装有曝气装置。
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膜组件处理方法的步骤如下:
(a)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预反硝化池,污水经过预反硝化池中的生物滤床过滤;
(b)预反硝化池中初过滤的污水进入厌氧池,污水经过厌氧池中的生物滤床过滤;
(c)厌氧池中过滤的污水进入缺氧池,污水经过缺氧池中的生物滤床过滤;
(d)缺氧池中过滤的污水进入好氧池, 污水经过好氧池中的生物滤床过滤;
(e)好氧池过滤的污水进入膜池,污水经过膜池中的MBR膜组件过滤;
(f)经过膜池中的MBR膜组件过滤的污水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出水管排除;
(g)在膜池底部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到预反硝化池底部;
(h)好氧池上部的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管回流到缺氧池。
在A30+MBR处理装置的外体顶部安装有曝气主管和曝气设备,在曝气支管的中间以及曝气支管与曝气主管之间均安装有气体调节阀;生物滤床是网格箱体,箱体的上部距离出水管低端82-152mm,箱体的下部距离池内底部382-452mm;箱体的上部距离出水管低端优选是122mm,箱体的下部距离池内底部优选是422mm。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滤床中的球形填料是固定安装,而好氧池中底部有曝气装置,生物滤床中的MBBR填料是可移动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傲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傲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9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