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防盗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9430.8 | 申请日: | 2017-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3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施德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德浩 |
主分类号: | B60R25/09 | 分类号: | B60R2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盗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防盗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被盗案件时有发生,现如今的一些防盗措施无非是安装报警器和放置在防盗库内,然而这些措施都存在较大的局限,其一,报警器仅仅能提供声音警示的作用,其二,很多车辆并不具备自己的车库,所以局限性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盗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防盗器,包括矩形基块,所述矩形基块的内部设置有矩形永磁体放置空间,所述矩形永磁体放置空间的内部镶嵌一矩形永磁体,所述矩形基块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多个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矩形基块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控制壳体和第二控制壳体,所述第一控制壳体和第二控制壳体的内部均固定一外侧缠绕有线圈的铁芯,所述第一控制壳体和第二控制壳体的内部在位于所述铁芯的正上方设置有活动室,所述活动室的内部均放置一圆板形永磁体,所述圆板形永磁体的顶部固定一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均固定有推杆,且两推杆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控制壳体和第二控制壳体,且两所述推杆的顶端设置有半球形头,所述矩形基块的顶部吸附一平板,所述平板的两侧分别通过条形铰链固定有第一斜向板和第二斜向板,且所述第一斜向板和第二斜向板的底部放置在两推杆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铰链为角度旋转式结构。
作为优选,两所述线圈的控制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一51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
作为优选,两所述线圈中铜线的缠绕方向一致,且两者之间通过并联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圆板形永磁体和矩形永磁体均为钕铁硼永磁体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平板为铁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向板和第二斜向板均为三角形结构,且斜面结构向上。
作为优选,所述铁芯为软铁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电磁原理,将汽车的驱动轮胎进行有效的限位固定作用,从而有效增加了车辆被盗的难度,降低了车辆被盗的可能性,此外,该装置能够集体设置,方便控制,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防盗器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防盗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汽车防盗器的俯视图。
图中:1,矩形基块、2,矩形永磁体放置空间、3,矩形永磁体、4,连接板、5,支撑杆、6,限位板、7,第一控制壳体、8,第二控制壳体、9,铁芯、10,线圈、11,活动室、12,圆板形永磁体、13,活动板、14,推杆、15,半球形头、16,平板、17,条形铰链、18,第一斜向板、19,第二斜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防盗器,包括矩形基块1,所述矩形基块1的内部设置有矩形永磁体放置空间2,所述矩形永磁体放置空间2的内部镶嵌一矩形永磁体3,所述矩形基块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多个连接板4,每个所述连接板4的底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板6,所述矩形基块1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控制壳体7和第二控制壳体8,所述第一控制壳体7和第二控制壳体8的内部均固定一外侧缠绕有线圈10的铁芯9,所述第一控制壳体7和第二控制壳体8的内部在位于所述铁芯9的正上方设置有活动室11,所述活动室11的内部均放置一圆板形永磁体12,所述圆板形永磁体12的顶部固定一活动板13,所述活动板13的顶部均固定有推杆14,且两推杆14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控制壳体7和第二控制壳体8,且两所述推杆14的顶端设置有半球形头15,所述矩形基块1的顶部吸附一平板16,所述平板16的两侧分别通过条形铰链17固定有第一斜向板18和第二斜向板19,且所述第一斜向板18和第二斜向板19的底部放置在两推杆14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德浩,未经施德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9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