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顶管的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8851.9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1248 | 代理人: | 陈康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顶管的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一般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利用顶管施工的技术越来越成熟,顶管施工过程中所需承受的压力很大,所以对顶管的强度有很高的要求,普通混凝土可能无法满足需要,所以急需一种高强度的顶管,延长顶管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顶管的混凝土,解决现有普通混凝土制成的顶管强度不够、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顶管的混凝土,包括水泥15-20重量份、砂25-35重量份、细石50-55重量份、硅粉13-17重量份、粉煤灰3-5重量份、矿渣粉7-10、聚乙烯醇纤维1-4重量份和钢纤维10-16重量份。
尽管应用纯水泥可以制成抗压强度高达100 MPa 的高性能混凝土,但当使用硅粉时将容易得多。硅粉在混凝土中同时起填充材料和火山灰材料使用。使用硅粉后,大大降低了水化浆体中的孔隙尺寸,改善了孔隙尺寸分布,于是使强度提高,渗透性降低。
作为优选的,包括水泥16-19重量份、砂26-32重量份、细石51-54重量份、硅粉14-16重量份、粉煤灰3-5重量份、矿渣粉7-10、聚乙烯醇纤维1-4重量份和钢纤维10-16重量份。
作为优选的,包括水泥16-18重量份、砂28-30重量份、细石52-54重量份、硅粉15-16重量份、粉煤灰3-5重量份、矿渣粉9-10、聚乙烯醇纤维1-3重量份和钢纤维13-16重量份。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环氧树脂3-5重量份、丙烯酸2-4重量份和 N,N-二甲基乙醇胺2-3重量份。
以环氧树脂、丙烯酸为原料,加入成盐剂N,N-二甲基乙醇胺,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了水性环氧树脂,应用于改性水泥混凝土中,得到聚合物与水泥基体材料互穿的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具有拉伸强度高、吸水率低,压缩强度损失小的特点。
作为优选的,所述钢纤维长度为11.7-14.3mm,直径为0.17-0.23mm,抗拉强度≥2850Mpa;所述聚乙烯醇纤维的长度大于6mm,直径为0.025-0.035 mm。
作为优选的,所述硅粉的烧失量为2.14%,二氧化硅含量为98.5%,比表面积为20×103~23×103m2/kg,含水率为0.3%,氯离子含量为0.017%,总碱量为0.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水泥、砂石中加入一定量的硅粉,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还加入了钢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混凝土的密度。
以环氧树脂、丙烯酸为原料,加入成盐剂N,N-二甲基乙醇胺,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了水性环氧树脂,应用于改性水泥混凝土中,得到聚合物与水泥基体材料互穿的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具有拉伸强度高、吸水率低,压缩强度损失小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顶管的混凝土,包括水泥15重量份、砂25重量份、细石50重量份、硅粉13重量份、粉煤灰3重量份、矿渣粉7、聚乙烯醇纤维1重量份、钢纤维10重量份、环氧树脂3重量份、丙烯酸2重量份和 N,N-二甲基乙醇胺2重量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顶管的混凝土,包括水泥20重量份、砂35重量份、细石55重量份、硅粉17重量份、粉煤灰5重量份、矿渣粉10、聚乙烯醇纤维4重量份、钢纤维16重量份、环氧树脂5重量份、丙烯酸4重量份和 N,N-二甲基乙醇胺3重量份。
尽管应用纯水泥可以制成抗压强度高达100 MPa 的高性能混凝土,但当使用硅粉时将容易得多。硅粉在混凝土中同时起填充材料和火山灰材料使用。使用硅粉后,大大降低了水化浆体中的孔隙尺寸,改善了孔隙尺寸分布,于是使强度提高,渗透性降低。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88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锌矿尾砂填充浆料
- 下一篇:一种超深井用抗高温水泥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