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变器的非线性补偿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8214.1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6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梁东来;曲荣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P27/0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廖盈春;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器 非线性 补偿 装置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逆变器的非线性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补偿后畸变电压获取模块(61),用于从上一次补偿后电压指令的d轴分量中提取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电压的d轴分量,并根据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电压的d轴分量和电压波动数据的d轴分量获得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系数,根据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系数和电压波动数据的q轴分量获得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电压的q轴分量;
未补偿畸变系数获取模块(62),用于从电流环输出的当前未补偿电压指令中的d轴分量中提取当前未补偿畸变电压的d轴分量,根据所述当前未补偿畸变电压的d轴分量和电压波动数据的d轴分量获得当前未补偿畸变系数;
反馈调节系数获取模块(63),其输入端与所述未补偿畸变系数获取模块(62)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比较所述当前未补偿畸变系数和未补偿畸变系数阈值范围输出比较结果,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和上一次反馈调节系数确定当前反馈调节系数;
补偿电压获取模块(64),其第一输入端与反馈调节系数获取模块(63)输出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补偿后畸变电压获取模块(61)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电压和所述当前反馈调节系数获得当前补偿电压;
补偿环(65),其输入端与所述补偿电压获取模块(64)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电流环输出的当前未补偿电压指令和所述当前补偿电压进行叠加处理,输出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所述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经过PWM调制后控制逆变器,使逆变器输出电压不存在畸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后畸变电压获取模块(61)对所述上一次补偿后电压指令的d轴分量进行滤波处理获得频率超过逆变器输出相电流频率1/2的高频分量,将所述高频分量中6次谐波分量作为所述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电压的d轴分量;
并根据所述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电压的d轴分量和所述电压波动数据的d轴分量获得所述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系数;
根据所述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系数和所述电压波动数据的q轴分量获得所述上一次补偿后畸变电压的q轴分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环用于对所述电流环输出的所述当前未补偿电压指令的d轴分量和所述当前补偿电压的d轴分量进行叠加处理输出所述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的d轴分量;
并对所述电流环输出的所述当前未补偿电压指令的q轴分量和所述当前补偿电压的q轴分量进行叠加处理输出所述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的q轴分量;
将所述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的d轴分量和所述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的q轴分量作为所述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输出。
4.一种非线性补偿系统,包括:电流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在所述逆变器驱动下电机的实测定子电流;
角度和转速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在所述逆变器驱动下电机的转子角度;并根据所述转子角度获得转子转速;
速度环(4),其输入端与所述角度和转速获取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所述转子转速和转速指令进行PI控制输出电流指令的q轴分量;
第一矢量转化模块(3),其输入端与所述电流获取模块(1)输出端连接,用于将三相电流转化为dq轴坐标下电流输出;
电流环(5),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速度环(4)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矢量转化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电流指令的q轴分量、外部接收到的电流指令的d轴分量、由第一矢量转化模块输出的实测电流q轴分量以及由第一矢量转化模块输出的实测电流的d轴分量进行PI控制输出当前未补偿电压指令;
第二矢量转化模块(7),用于将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进行矢量转化输出静止αβ坐标系下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
PWM信号产生模块(8),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矢量转化模块(7)输出端连接,用于将静止αβ坐标系下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进行PWM调制输出PWM信号;PWM信号用于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其输入端与所述电流环(5)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矢量转化模块(7)输入端连接,且用于输出当前补偿后电压指令的非线性补偿装置(6);所述非线性补偿装置(6)为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非线性补偿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82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