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量聚乳酸透明油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8051.7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1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佟毅;李义;吴延东;王文玲;刘志刚;颜祥禹;唐明勋;肖洋;贾力耕;闫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3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量 乳酸 透明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油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也称为聚丙交酯,属于聚酯家族。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是由生物质原料玉米、木薯、甜菜、甘蔗、秸秆纤维素等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小分子乳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与目前来源于石油化工的通用塑料相比,更加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石油资源枯竭和油价飞涨造成的化工原料成本上升的问题。
聚乳酸是一种可完全生物讲解的绿色塑料,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且性能与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通用塑料相近,可采用注塑、挤出、纺丝等工艺进行加工,制成纤维、薄膜、片材、板材等,经过热成型、纺织等二次加工后的制品,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服装、包装、农业、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而且聚乳酸使用后可置于堆肥条件下快速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从而解决目前“垃圾围城”和“白色污染”的问题。聚乳酸降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会被植物吸收,经“光合作用”重新形成植物淀粉、葡萄糖或纤维素,这些原料又可以被用来合成聚乳酸,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碳循环,所以聚乳酸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中不会向大气中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属于典型的低碳足迹聚合物。
聚乳酸具有与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ET)和相类似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光泽度和透明性,因此国外已有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厂家用聚乳酸瓶替代现有的PET瓶,用于矿泉水、鲜橙汁、鲜奶等的包装。美国Primo Water公司使用聚乳酸瓶装水,北美的牛奶厂商Naturally Iowa公司采用聚乳酸瓶灌装酸奶和鲜牛奶,美国Blue Lake公司采用聚乳酸瓶进行全天然有机果汁饮料的包装;国内的鹿鸣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研制的聚乳酸矿泉水瓶用于鹿鸣甘露矿泉水的承装。
目前,国内外并未有使用聚乳酸瓶灌装食用油的报道或成功案例,主要是因为灌装食用油多数为透明容器,其次聚乳酸作为包装材料脆性大,不易拉伸是其不可忽视的缺点。目前用于聚乳酸增韧改性的增韧剂主要有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内酯(PCL)、马来酸酐接枝乙烯类弹性体(POE)中的一种或两种,但是在达到增韧效果的同时,材料缺失去了良好的透明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含量聚乳酸透明油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聚乳酸作为油瓶包装材料脆性大、透明度低、冲击强度差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乳酸90~98份,增韧剂1~10份,抗冲击改质剂1~5份。
所述的聚乳酸为混合型聚乳酸,聚乳酸数均分子量10~20万,其中聚左旋乳酸占98.6%,聚右旋乳酸1.4%;或聚左旋乳酸占95.75%,聚右旋乳酸4.25%。
所述的增韧剂为丙烯酸树脂颗粒。
所述的抗冲击改质剂为丙烯酸树脂粉末。
一种高含量聚乳酸透明油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计量称重系统称重:聚乳酸90~98份,增韧剂1~10份,抗冲击改质剂1~5份,双螺杆挤出机造粒,干燥后经注塑机注塑,吹塑机吹塑得到成品。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长径比是52:1,注塑机的螺杆长径比是23:1,熔融共混温度为170~195℃。
本发明优点是通过聚乳酸共混改性,在保证产品透明度的前提下,克服了脆性大、透明度低、冲击强度差的缺点,使聚乳酸瓶适合盛装食用油,保证食品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中的数量均为份数。
实施例1
称取以下份数的原料:
干燥后聚乳酸90份,混合型聚乳酸,聚乳酸数均分子量10~20万,其中聚左旋乳酸占98.6%,聚右旋乳酸1.4%,(NatureWorks公司);
增韧剂10份,丙烯酸树脂颗粒,丙烯酸酯类和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巴斯夫公司);
抗冲击改质剂1份,丙烯酸树脂粉末,丙烯酸酯类和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巴斯夫公司);
高含量聚乳酸透明油瓶的制备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未经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8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扇支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静电屏蔽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