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去除地下水中硅、铁、锰等污染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7601.3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9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陶辉;卜紫婧;赖连花;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去除 地下 水中 污染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用水的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同步去除地下水中硅、 铁、锰等污染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水中溶解性硅酸盐、铁、锰等元 素的去除正引起重视。
研究表明,硅元素摄入长期过量时,肾组织中含硅量明显增高,易导致局 灶性肾小球肾炎;还有可能在泌尿系统堆积,诱发尿路结石;且易在管道、厨 房等处形成白斑,影响用水质量和用水感受。而铁元素摄入过量时,在体内大 量累积,会导致糖尿病和各种皮肤病甚至心脏病的发生。锰元素摄入过量时, 易引发佝偻病、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当水中铁锰过量时,易 在洗涤衣物上产生锈色斑点,在卫生用具以及与水接触的墙壁和地板上,着上 黄褐色斑点,甚至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地下水中的硅、铁、锰等元素的浓度 控制应引起重视。
目前,水中硅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化学混凝除硅、离子交换除硅和超滤膜法 除硅等。铁和锰的去除方法主要有氧化法、吸附法、化学混凝法、超滤膜法和 生物滤池法。
对于地下水中硅、铁、锰等污染物浓度均较高的情况,需针对地下水中硅、 铁和锰等污染物的含量进行有必要的同步去除。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去除地下水中硅、 铁、锰等污染物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同步去除地下水中硅、铁、锰等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曝气装置曝气氧化地下水;
S2、向氧化后的地下水中添加复配混凝剂,进入絮凝装置后,再进入固液 分离装置。
上述步骤S1中的曝气装置为机械曝气、鼓风曝气、射流曝气、表面曝气中 的至少一种。
上述步骤S1中曝气的气水比为15:1~20:1,曝气氧化时间为30~60min,曝 气结束后水中溶解氧含量高于6mg/L,使得水中的铁、锰等充分氧化。
上述步骤S2中的复配混凝剂的重量百分比组份为:三氯化铁8.1%~11.7%, 氢氧化钙88.3%~91.9%。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2中的复配混凝剂的重量百分比组份为:三氯化铁 9.8%,氢氧化钙90.2%。
上述步骤S2中的复配混凝剂为水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同步去除地下水中硅、铁、锰等污染物的方法,不需要改变 原水处理流程,不需要增设大型水处理构筑物,简便易行,材料价值低,经济 实用,既可用于新建水厂,也可以用于已建水厂,可在获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 效益的同时,有效降低饮用水中溶解性硅酸盐、铁和锰的出水浓度,既保证了 地下水中溶解性硅酸盐、铁、锰等污染物较高的去除率,同时保证出水浊度和 pH,及其可能会产生的健康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同步去除地下水中硅、铁、锰等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曝气装置曝气氧化地下水,气水比为15:1~20:1,曝气氧化时间为 30~60min,曝气结束后水中溶解氧含量高于6mg/L;
S2、向氧化后的地下水中添加复配混凝剂,进入絮凝装置后,再进入固液 分离装置。
复配混凝剂的制备:将重量百分比分别为8.1%~11.7%的三氯化铁、 88.3%~91.9%的氢氧化钙,混合粉碎后制成水溶液。
实施例1:
按下述步骤进行操作处理某地地下水,原水进入曝气装置中,气水比为15:1, 曝气30min后,取水样1.0L于混凝试验杯中,并向混凝剂管中加入590mg/L的 氢氧化钙和57mg/L的三氯化铁复配混凝剂,快速搅拌30s,慢速搅拌15min, 静置沉降30min,再经滤纸过滤,取上清液测定各项水质指标,同时测定原水水 质,结果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实施例1对某地地下水的处理实验结果
实施例2:
按下述步骤进行操作处理某地地下水,原水进入曝气装置中,气水比为15:1, 曝气45min后,取水样1.0L于混凝试验杯中,并向混凝剂管中加入610mg/L的 氢氧化钙和61mg/L的三氯化铁复配混凝剂,快速搅拌30s,慢速搅拌15min, 静置沉降30min,再经滤纸过滤,取上清液测定各项水质指标,同时测定原水水 质,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实施例2对某地地下水的处理实验结果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6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