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换热梯级冷却的紧凑型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7428.7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8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邵怀爽;赵钦新;刘志起;梁志远;王鹏;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沈阳军区联勤部工程安装大队 |
主分类号: | F23C9/00 | 分类号: | F23C9/00;F23C1/08;F23J15/06;F28B1/06;F28B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梯级 冷却 紧凑型 冷凝 燃油 燃气锅炉 | ||
1.一种强化换热梯级冷却的紧凑型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锅炉外壳(22)、锅筒(21)和炉胆(2),炉胆(2)连接燃烧器(1),且炉胆(2)连通回燃室(24);回燃室(24)连通若干根烟管(23),烟管(23)设置在锅筒(21)内且均位于回燃室(24)后侧;
每根烟管(23)内均设置用于一级烟气冷却的密闭的强化换热管(5),强化换热管(5)内安装第一回水管(6),第一回水管(6)的入口和回水装置相连,第一回水管(6)的出口与强化换热管(5)前端内侧壁相对,强化换热管(5)的前端内侧壁为圆弧型,强化换热管(5)的后端通过分水管(8)连通锅筒(21),锅筒(21)的前端上侧开设热水或蒸汽出口(3);
在锅筒(21)和锅炉外壳(22)之间,从前往后设置依次连通的第一烟气室(9)、第二烟气室、三级空气冷凝器(16)和烟道(15),第二烟气室内布置二级烟气冷却器(19);烟道(15)的上端设置烟气出口(12);其中,烟管(23)的后端和第一烟气室(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换热梯级冷却的紧凑型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在锅炉容量小于等于8t/h或小于等于5.6MW时,回燃室(24)设置在炉胆(2)的前侧,形成横T字型结构;烟管(23)均匀环绕在炉胆(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换热梯级冷却的紧凑型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在锅炉容量大于8t/h或大于5.6MW时,回燃室(24)设置在炉胆(2)的前侧,炉胆(2)的后部侧壁开口且通过第二回程导烟管(30)与回燃室(24)相连通;炉胆(2)的前端和燃烧器(1)的出口之间通过密封挡板(31)密封连接;烟管(23)均匀环绕在炉胆(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换热梯级冷却的紧凑型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燃烧器(1)为引射式燃烧器时,回燃室(24)套设在炉胆(2)的后部外侧,烟管(23)的前端均位于炉胆(2)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换热梯级冷却的紧凑型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强化换热管(5)的外侧壁上沿径向布置有若干组针翅(7);且沿烟气流动方向,针翅(7)的高度梯度升高,布置密度逐渐增大;每组针翅(7)内设置2~4排,且组内相邻排的针翅(7)交错布置或顺列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换热梯级冷却的紧凑型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二级烟气冷却器(19)采用错列布置或顺列布置的多管屏强化传热结构;第一烟气室(9)和第二烟气室之间设置回水集箱(20);回水装置包括第二回水管(18),第二回水管(18)的回水入口(17)位于烟道(15)外侧,第二回水管(18)通过二级烟气冷却器(19)连通回水集箱(20),回水集箱(20)连通第一回水管(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换热梯级冷却的紧凑型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三级空气冷凝器(16)采用多排顺列布置或错列布置的管束,第二烟气室连通管束的入口,管束的出口连通烟道(15);管束的材质采用316不锈钢或铝硅合金;管束包括直管束、螺纹管束或内翅强化管束;
锅炉外壳(22)上开设空气入口(11),空气入口(11)连通混合风室(14),混合风室(14)位于三级空气冷凝器(16)上侧,且混合风室(14)通过三级空气冷凝器(16)上的空隙连通热风通道(26),热风通道(26)位于锅炉外壳(22)下侧且连接燃烧器(1)的进气口;混合风室(14)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连通烟道(15)的烟气再循环调节挡板(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强化换热梯级冷却的紧凑型冷凝式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空气入口(11)和烟气再循环调节挡板(13)处各布置有若干层铁丝滤网;烟气再循环调节挡板(13)由若干片活动挡板叶片(29)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沈阳军区联勤部工程安装大队,未经西安交通大学;沈阳军区联勤部工程安装大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4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燃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循环流化床增压富氧煤燃烧装置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