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7240.2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9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方堃;郑曼;赵诗园;梅杰;江强强;姜耀飞;张驿;张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冯必发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水装置 储水箱 隔水板 排水孔 背面 第二腔室 第一腔室 离心机箱 吸气装置 循环供水 可控制 漏水孔 小孔 连通 降雨 导气管 导水管 | ||
1.一种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储水箱、放水装置、吸气装置、连接储水箱和放水装置的导水管以及连接放水装置和吸气装置的导气管,所述放水装置、储水箱和吸气装置均与箱体连接,所述放水装置位于箱体的上方,所述储水箱位于箱体的下方,所述吸气装置通过导气管抽取放水装置内的空气,所述箱体的下方设有若干第一排水孔,所述储水箱包括储水箱正面和储水箱背面,所述储水箱正面上设有若干第二排水孔,所述放水装置包括放水装置正面和放水装置背面,所述放水装置正面上设有若干第三排水孔,所述放水装置背面设有第二小孔,所述放水装置的内部设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上设有漏水孔,所述隔水板将放水装置正面和放水装置背面密封隔离,所述隔水板与放水装置背面构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小孔、漏水孔均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隔水板与放水装置正面构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三排水孔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储水箱内的水通过导水管和第二小孔被输送到放水装置的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水可通过漏水孔流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水通过第三排水孔流入到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内部的水依次通过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流入到储水箱的内部,实现循环模拟降雨过程;所述吸气装置的上方设有远程接收装置,所述吸气装置的内部安装有抽气机,所述远程接收装置用以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抽气机的启动和关闭,所述抽气机启动后通过导气管抽取放水装置内的空气,所述储水箱内的水通过导水管被输送到放水装置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上方设有开口和若干第一螺栓孔,将所述放水装置正面放置在开口内,所述放水装置正面上设有若干第六螺栓孔,通过在第一螺栓孔和第六螺栓孔内插入螺栓将放水装置固定连接在箱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下方设有若干第二螺栓孔,所述储水箱正面上设有若干第五螺栓孔,通过在第二螺栓孔和第五螺栓孔内插入螺栓将储水箱固定连接在箱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中间设有若干第三螺栓孔,所述吸气装置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七螺栓孔,通过在第三螺栓孔和第七螺栓孔内插入螺栓将吸气装置固定连接在箱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的上方设有第一小孔,将导水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内,从而通过导水管将放水装置和储水箱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装置背面上设有第三小孔,所述吸气装置的上方设有第四小孔,将导气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三小孔和第四小孔内,从而通过导气管将吸气装置和放水装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板上设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与隔水板转动连接,所述阻挡板包括阻挡部和旋转部,所述阻挡部用以阻挡漏水孔,所述旋转部转动使阻挡部远离漏水孔或阻挡漏水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箱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以控制阻挡板和吸气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第一按钮、第二按钮、第三按钮和第四按钮,按下第一按钮,所述阻挡板的旋转部旋转使阻挡部远离漏水孔,按下第二按钮,所述阻挡板的旋转部旋转使阻挡部阻挡漏水孔,第三按钮用以向远程接收装置发送启动信号,第四按钮用以向远程接收装置发送停止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循环供水降雨的离心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有若干第四螺栓孔,通过第四螺栓孔将箱体固定连接在离心机上,所述储水箱内放置有第一水位计,所述第一水位计用以测量储水箱内的水位,所述放水装置内放置有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所述第二水位计用以测量第一腔室内的水位,所述第三水位计用以测量第二腔室内的水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2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