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发冷却阻燃电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4004.5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4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陶诗涌;郑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567 | 分类号: | H01M10/6567;H01M10/6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地址: | 620032 四川省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 冷却 阻燃 电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系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发冷却阻燃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电能的使用日益频繁,且用电装置对于续航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容量电池已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不过,该类电池相应的散热困难的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注视,并研发了多种具有阻燃或高效冷却功能的电池系统。
CN 104347840 A通过加入用于吸收泄露电解液的海绵,并设置相应的其它结构,获得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CN 103682188 A通过引入两个腔体,加入保护性气体和绝缘阻燃液,实现了防止爆炸、避免短路和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的效果。
然而,上述电池组结构的散热功能有限,难以制备容量大且安全性高的电池系统,同时,海绵或保护性气体的加入,增加了相应成本并影响了电池的使用期限。
CN 104466303 A通过在电池组外壳内设置氢氟醚和其它细节的安排,获得了具有较好散热功能的电池组。不过,这种电池却不能很好解决泄露等因素造成的电池燃烧和爆炸的问题。且该装置要求电池组外壳内的内压处于-0.09Mpa~-0.01Mpa之间,是处于负压状态,制造和维护都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制备一种结构简单、经济耐用、散热功能好且具有阻燃功能的电池系统,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显得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经济耐用、散热功能好且具有阻燃功能的蒸发冷却阻燃电池系统,该蒸发冷却阻燃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和冷却液,所述蒸发冷却阻燃电池系统还包括连接器、泄压阀、电磁阀、冷却器、管道、压力传感器和总正/总负接口;所述电池和连接器连接,并浸没于冷却液中;所述冷却液为氟碳化合物。
所述连接器包括铝排或铜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的防水防尘达到IP67的防护等级。
所述氟碳化合物不含氯、无闪点且沸点小于等于55℃大于等于25℃,包括CmFnHxOy(m=4~10,n=10~20,x=0~4,y=0~4)、C6F12O、FF31-L、VXF-4310或FL-a等。
其中,所述CmFnHxOy(m=4~10,n=10~20,x=0~4,y=0~4)指的是满足所述″不含氯、无闪点且沸点小于等于55℃大于等于25℃″要求的化合物,如C6F12O。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泄压阀(5)的泄压压力为箱体最大承受压力的90%。
所述总正/总负接口(8)为防水密封接口。
在本发明中,电池模块和连接器(连接铜排或者其他材料的连接器例如铝排等)都浸没在冷却液中。
常温下,冷却液液面高于连接器。
优选的,箱体需达到IP67的防护等级。
冷却液密封在箱体内,电池接口(总正/总负接口)应该使用防水密封接口。
本发明使用氟碳化合物作为冷却液,该冷却液为无闪点氟碳化合物,沸点小于等于55℃大于等于25℃,该氟碳化合物不含氯,例如CmFnHxOy(m=4~10,n=10~20,x=0~4,y=0~4)、C6F12O、FF31-L、VXF-4310、FL-a等。
由于冷却液的黏度低流动性强,导热能力强,电池和连接器的热量都可以很快传导到冷却液中,冷却液靠箱体热辐射和热传导对外发出热量,因此箱体也可以设计散热片或者散热槽增大散热面积增强散热能力。当电池或者其他浸入冷却液的零件发热且达到冷却液的沸点时,冷却液由液体转变为气体带走大量热量,气体经管道进入冷却器,在冷却器中冷凝过后通过管道流回箱体内,冷却器的位置应该高于箱体但不一定需要在正上方。由于冷却液蒸汽的电气绝缘强度是随压力增加的,因此正常情况下产生蒸汽过后箱体内压力增大不用处理,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过大时开启电磁阀进行泄压操作(泄压压力根据不同种类的冷却液需实验实测),泄压阀设置为箱体能承受最大压力的90%,作用为当箱内压力过大且电磁阀失效时泄压阀及时泄压保证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4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