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环氧增塑剂生产的多功能反应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3878.9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4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毅诚增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9 | 代理人: | 姚海波 |
地址: | 314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增塑剂 生产 多功能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环氧增塑剂生产的多功能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反应釜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压力容器必须遵循GB150{钢制压力容器}的标准,常压容器必须遵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的标准。随之反应过程中的压力要求对容器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不锈钢反应釜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不尽相同,反应釜的设计结构及参数不同,即反应釜的结构样式不同,属于非标的容器设备。
环氧增塑剂在进行生产制备时,需要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反应,然而现有的反应釜无法使得原料混合充分,导致反应不完全,环氧增塑剂纯度不高,影响产品的品质,且原料进行反应时,会散发大量的热,传统的反应釜不能将此部分热能进行回收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用于环氧增塑剂生产的多功能反应釜,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环氧增塑剂生产的多功能反应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环氧增塑剂生产的多功能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反应釜主体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延伸至反应釜主体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连接有U形搅拌桨,所述U型搅拌桨贴近反应釜主体内壁设置,所述转动轴沿长度方向等距离对称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横向搅拌轴,所述横向搅拌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横向搅拌轴沿其长度方向等距离设置有短杆,所述短杆与横向搅拌轴垂直设置,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上端一侧壁设置有冷水主管,冷水主管分支呈两根分支管,且两根分支管延伸至反应釜主体的内部,所述分支管位于反应釜主体内的部分设置为S型弯曲段,两根分支管远离冷水主管的一端延伸至反应釜主体的外部,并汇聚连接温水主管,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上端一侧设置有进料口,且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底部侧壁内铺设有加热金属管,且加热金属管连接有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上均安装有电控阀门。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主体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脚架。
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的外部设置有防水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反应釜主体中设置有U型搅拌搅拌桨和横向搅拌轴,横向和纵向均可进行翻转,使得原料可均匀搅拌,充分反应,提高反应的效率,保证产物的纯度和品质,且反应釜主体内设置有冷水管,反应散发的热量可对冷水进行加热,供生产使用,进行热能的回收利用,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环氧增塑剂生产的多功能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环氧增塑剂生产的多功能反应釜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毅诚增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嘉善毅诚增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38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