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段式腹腔取物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3023.6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贾占奎;杨锦建;李昊;李松超;王军;丁映辉;金志波;丁亚飞;闫泽晨;姚文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腹腔 取物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两段式腹腔取物杆。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开放手术得以通过腹腔镜技术实现。在腹腔镜下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将切下的组织及时从患者体内取出,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手术中,需要将某些脏器完整地从体内取出。
现有取物袋和操作杆大多为一体式设计,手术前操作杆前端的取物袋通过有序折叠内置于操作杆的套筒内并与内推杆连接,手术时操作杆前端通过穿刺器中央的通孔送入体内,然后内推杆将取物袋从套筒内推出,进而将肿瘤或组织装入取物袋内取出,手术后取物袋很难再人工折叠装入套筒内,只能一次性利用,取物袋连同操作杆整体被废弃,手术费用高昂,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此外,取物装置的套筒和内推杆之间通过摩擦环得到相对固定,但是并不能完全防止内推杆向前滑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段式腹腔取物杆,取物杆分为两段,连接杆将操作杆与取物袋连接在一起,手术后操作杆不必随连接杆和取物袋废弃,能够循环使用,节省医疗成本,而且通过限位机构能够在术中避免第一内推杆和第二内推杆向前意外滑动进而避免术中意外损伤腹腔脏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段式腹腔取物杆,包括循环使用的操作杆和一次性的连接杆,连接杆安装在操作杆的前端;所述操作杆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内推杆和套设在第一内推杆外部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通过限位机构防止第一内推杆向前脱出;所述连接杆包括圆柱形的第二内推杆和套设在第二内推杆外部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上开设两个对称的外卡口,第二套筒的后端固接两个对称的外卡钩,外卡钩与外卡口相匹配,第一内推杆的前端为中空结构并开设两个对称的内卡口,第二内推杆的后端固接两个对称的内卡钩,内卡钩与内卡口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推杆的外壁上的限位槽、两个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外壁上的限位手柄、两个开设在第一套筒上的限位口,限位手柄的前端设置限位钩,限位手柄和第一套筒之间夹设弹簧片,限位钩通过限位口进入第一套筒内并钩住限位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个限位手柄之间以及所述两个限位口之间均以所述第一套筒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分布;所述限位槽绕所述第一内推杆外壁一周,限位槽为至少3个,相邻限位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内推杆与所述第二内推杆的直径相同,所述外卡口向后部分的第一套筒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内推杆的直径,所述外卡口对应部分、外卡口向前部分的第一套筒的内径以及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第一内推杆的直径;所述第二套筒的前端口处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内推杆的直径;第一内推杆顶端设置有推拉环,当推拉环推至与第一套筒接触时,第二内推杆前端刚好与第二套筒前端平齐;所述第二套筒的前端口扣合连接有保护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取物杆分为操作杆和连接杆,连接杆将操作杆与取物袋连接在一起,且操作杆与连接杆能够快速安装和拆开,手术后操作杆不必随连接杆和取物袋废弃,能够循环使用,节省医疗成本,而且通过限位机构能够在术中避免第一内推杆和第二内推杆向前意外滑动进而避免术中意外损伤腹腔脏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纵剖图。
图2是本发明限位机构的局部放大纵剖图。
图3是本发明操作杆和连接杆待装配状态的放大纵剖图。
图4是本发明操作杆和连接杆装配后的放大纵剖图。
图5是本发明保护帽与连接杆的装配关系纵剖图。
图中:1、操作杆 2、连接杆 3、保护帽 11、第一内推杆 12、第一套筒 13、限位槽 14、限位手柄 15、限位口 16、限位钩 17、弹簧片 18、推拉环 21、第二内推杆 22、第二套筒 23、外卡口 24、外卡钩 25、内卡口 26、内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3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超声波诊断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术用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