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卸载的大截面钢绞线立式缠绕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2578.9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8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管懿;鞠涛;赵宗伟;田玉波;邵国栋;刘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40 | 分类号: | B65H54/40;B65H54/54;B65H6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地址: | 25013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卸载 截面 钢绞线 立式 缠绕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卸载的大截面钢绞线立式缠绕设备,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简陋,多依靠人力进行解决,自动化低的问题,具有节省人力,较高的施工效率的有益效果,其方案如下:一种可自动卸载的大截面钢绞线立式缠绕设备,包括计数器,拉线可穿过计数器设置以确认需要截取的拉线长度;支架,支架与可旋转的旋转轴固定,旋转轴上设有用于拉线缠绕的绞盘,绞盘与拉线端部固定,绞盘相对于支架可倾斜设置,绞盘在旋转轴的带动下进行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作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卸载的大截面钢绞线立式缠绕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输变电工程中,拉线杆塔是极其具有代表性的杆塔种类之一,其结构简单、受力性能及经济指标优越,在国内和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拉线杆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刚性较大的钢架结构,另一部分是柔性较大的悬索结构。悬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镀锌钢绞线层层缠绕而成的拉线,其单位长度的重量较重、刚性大;尤其是同塔多回路、特高压输电杆塔的拉线,单重达5.76kg/m。通常情况,拉线成盘供货,每盘500-900m,使用时,根据实际需用,分段截取,工程上有使用35mm的拉线,这种拉线每米中6公斤左右,一次需要70m的拉线时,重量高达半吨。因重量较大,目前截取拉线设备需要多人合作,整个过程全靠人力,拉线开盘、展放,需要人力拖拽,单位重量越大的拉线,需用的人力越多,盘线亦然;装置简陋,仅需一个支架,将拉线盘架起即可,在保证支架承载力的条件下,技术含量低;使用方法简单但繁琐,整个过程多靠人力,自动化低;拉线要定长截取,把需用的拉线全部展放在作业平台上,然后测量、截断,由于拉线具有一定的内应力,不可能呈直线状的铺在作业平台上,造成了实际截取长度不可能等于需用长度。
目前拉线的截取多靠人力,效率低,人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卸载的大截面钢绞线立式缠绕设备,该设备能够一次性完成,拉线的展放、定长截取、盘线的工作,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人力成本。
一种可自动卸载的大截面钢绞线立式缠绕设备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动卸载的大截面钢绞线立式缠绕设备,包括:
计数器,拉线可穿过计数器设置以确认需要截取的拉线长度;
支架,支架与可旋转的旋转轴固定,旋转轴上设有用于拉线缠绕的绞盘,绞盘与拉线端部固定,绞盘相对于支架可倾斜设置,绞盘在旋转轴的带动下进行旋转。
上述的拉线截取设备,绞盘与拉线端部固定,通过绞盘实现绕线,设于支架的一侧,方便对绕好的拉线进行获取,整个作业过程完全自动化,可有效节省人力,具有稳定的施工效率,通过计数器的设置,准确确定拉线的截取长度,施工误差相对较小,调整绞盘倾斜方向,便于拉线盘的脱落。
其中,所述绞盘包括旋转架,旋转架套于旋转轴上,旋转架一侧设置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水平设置用于对拉线进行支撑,以使拉线成捆设置,支撑杆相互之间平行设置,支撑杆一端与旋转轴之间设置连杆,常态下,连杆所在平面与旋转架之间相互平行,旋转架与旋转轴是垂直的,旋转架包括一个环形件,沿着环形件的直径方向设有直径杆,支撑杆的一端部与直径杆进行固定,这样多根支撑杆构成的高度小于支撑架的高度,便于拉线的绕线。
为了后续对支撑杆的调节,便于从绞盘上将拉线脱出,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旋转架之间通过铰接方式进行连接。
为了实现旋转轴的旋转,所述旋转轴与旋转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计数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旋转电机连接,这样计数器在确定拉线设定长度后,可通过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停止,这样提示到作业人员长度已经达到设定长度,可进行裁剪,作业更加智能化,计数器为长度计数器,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未经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25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