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黄鱼鱼鳞活性提取物的复配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2206.6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0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谢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南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7 | 分类号: | A23L33/17;A23J1/00;A23J1/04;A23J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大黄鱼 鱼鳞 活性 提取物 复配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大黄鱼鱼鳞活性提取物的复配物。
背景技术
大黄鱼(学名:Pseudosciaena crocea),又名黄瓜鱼、大黄花,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的一种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大致可分为黄海南部到东海北部、东海南部至南海西北部、珠江口以西到琼州海峡以东三个区域的种群。大黄鱼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也是传统的四大海产(乌贼、带鱼、小黄鱼、大黄鱼)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我国乃至东南亚人民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以前,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大黄鱼捕捞十分兴盛,但由于新技术的使用和过度的围捕,野生大黄鱼的资源急剧枯竭,到了80年代中后期,野生大黄鱼的渔汛已几近消失。为了保护大黄鱼的资源,我国开展了人工养殖大黄鱼技术的研发,在 20 世纪末本世纪初,大黄鱼的网箱养殖已在沿海地区形成产业化的规模,养殖技术也趋于成熟,使这一美味重新回到了我们的餐桌。
渔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水产加工行业的发展,其中鱼产品的加工会产生大量副产物,其重量约占鱼体总重量的 30%~50%,鱼鳞约占这些副产物的5%。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鱼鳞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是被当作垃圾直接丢弃,或者作为饲料。我国每年作为废物处理掉的鱼鳞估计约有 30 万吨,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鱼鳞主要由蛋白质和羟基磷灰石组成,其中蛋白质占鱼鳞总重的50~70%,主要为胶原蛋白和角蛋白,胶原蛋白对细胞和组织起到连接和支架的作用,赋予其一定的机械强度,以支撑起整个生物体结构,因此它也是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从鱼鳞中得到的活性提取物,更易消化吸收,且具有抗氧化活性、降血压功能、免疫调节作用、抗骨质疏松、美容方面的功效等。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4223115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鱼鳞胶原蛋白多肽的新用途,提供了以鱼鳞胶原蛋白多肽为活性成分,加水药品、食品、保健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抗肿瘤的特殊膳食食品、药品或者保健品中,该鱼鳞胶原蛋白多肽以罗非鱼鳞为原料,经酶解制备得到。该胶原蛋白多肽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副作用小,但口感较差,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丰富全面,口感和风味俱佳,易于被机体吸收,能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于大黄鱼鱼鳞活性提取物的复配物。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大黄鱼鱼鳞活性提取物的复配物,其成分及其重量份为:大黄鱼鱼鳞活性提取物6~12份、胶原蛋白5~10份、生物活性钙1.5~3份、柠檬酸2~7份、麦芽糖5~10份、蜂蜜7~11份、维生素1~1.5份、水30~40份。上述复配物营养丰富全面,口感和风味俱佳,易于被机体吸收,可促进骨形成,增强低钙水平下的骨胶原结构,提高骨强度,增加骨密度,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同时能为机体提供易于吸收的离子态钙,进一步增强骨强度。
基于大黄鱼鱼鳞活性提取物的复配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所用菌种及其购买的公司为:酵母菌,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鱼鳞脱钙:将鱼鳞粉加入浓度为15~25%的乳酸溶液里,超声波震荡脱钙50~60min,料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13~18,由于鱼鳞中的胶原纤维与羟基磷灰石紧密粘结,因此在提取鱼鳞活性物前应进行脱钙处理,以利于胶原蛋白的溶出,该步骤利用超声波震荡,可大大减少脱钙时间,提高脱钙效率;
脱杂蛋白:将脱钙后的鱼鳞粉放入0.1~0.2mol/L的NaOH溶液浸泡5~8h,料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7~10,用水冲洗,过滤,重复2~4次,烘干,得脱杂蛋白的鱼鳞粉,备用,该步骤能去除鱼鳞粉中的非胶原蛋白,提高胶原蛋白的含量,增加活性提取物的纯度;
种子液制备:按重量份称取葡萄糖20~30份、牛肉膏2~7份、蛋白胨8~14份、蒸馏水80~100份,混合均匀制备液体培养基,调节pH 至5.5~6.0,高压灭菌,将酵母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25~35℃、180~200 r/min下摇床培养20~24h,酵母菌能产生复杂的酶系统,包含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类,在对鱼鳞进行酶解的同时,还能脱除腥味和苦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南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南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22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