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等离子体金芯片的蛋白点样缓冲液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2189.6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7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新;廖滔;陈敏文;唐梅杰;赵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无微华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迈达斯生物科技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样缓冲液 蛋白 等离子体 芯片 硫酸铵 固定蛋白 固定能力 柠檬酸钠 生物活性 异亮氨酸 甘氨酸 海藻糖 点样 孵育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等离子体金芯片的蛋白点样缓冲液,该蛋白点样缓冲液包含海藻糖、甘氨酸、异亮氨酸、硫酸铵和柠檬酸钠。本发明用于等离子体金芯片的蛋白点样缓冲液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被固定蛋白的生物活性、缩短点样后的孵育时间、提高蛋白在芯片上的固定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等离子体金芯片的蛋白点样缓冲液。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材料通常指的是贵金属(例如金)及其复合物,其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照下具有独特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因为具有特定的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这种等离子体材料在近红外区(NIR-FE,650-1700nm)具有荧光增强效应,通过微量点样技术在这种材料上固定特定的蛋白(抗体或抗原),可实现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目前,临床领域应用的免疫检测方主要有免疫比浊、免疫层析、酶联免疫(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以及近些年发展应用的蛋白芯片-免疫荧光法。由于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抗原或抗体)固定到芯片上后很容易丧失活性,蛋白芯片法都涉及到一项关键的技术,即保持蛋白芯片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如何保持蛋白芯片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用于等离子体金芯片的蛋白点样缓冲液,该缓冲液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被固定蛋白的生物活性、缩短点样后的孵育时间、提高蛋白在芯片上的固定能力。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发现提出的:目前常用的等离子体金芯片蛋白点样缓冲液是甘油或磷酸盐缓冲液,这类缓冲液只能对芯片上的蛋白质起保湿作用,短时间内防止因过度干燥而引起的蛋白质失活,并不能长期有效地保持其生物活性。保持芯片上蛋白质活性的方法通常是将芯片长期保存在-20℃以下的环境中,并且不能冻融,而在2-8℃冰箱存放一周或37℃破坏一天,其生物活性就损失了50%以上。此外,用常规方法点样时,蛋白质需要孵育12~24h才能固定到芯片上。发明人意外发现,通过采用海藻糖、甘氨酸、异亮氨酸、硫酸铵和柠檬酸钠配置得到的蛋白点样缓冲液,可以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蛋白质在芯片上的固定能力差,并且被固定的蛋白质容易丧失活性的问题。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金芯片的蛋白点样缓冲液,所述蛋白点样缓冲液包含海藻糖、甘氨酸、异亮氨酸、硫酸铵和柠檬酸钠。
本发明用于等离子体金芯片的蛋白点样缓冲液包含海藻糖、甘氨酸、异亮氨酸、硫酸铵和柠檬酸钠。该缓冲液与目前常用甘油或磷酸盐缓冲液相比,不仅能使蛋白与芯片基底的结合更牢固,还能减少点样后的孵育时间,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被固定蛋白的生物活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蛋白点样缓冲液中所述海藻糖的浓度为10-20g/L,所述甘氨酸的浓度为5-10g/L,所述异亮氨酸的浓度为5-10g/L,所述硫酸铵的浓度为0.2-1mol/L,所述柠檬酸钠的浓度为0.05-0.2mol/L。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蛋白在芯片上的固定能力、减少点样后的孵育时间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被固定蛋白的生物活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蛋白点样缓冲液中所述海藻糖的浓度为10g/L,所述甘氨酸的浓度为5g/L,所述异亮氨酸的浓度为5g/L,所述硫酸铵的浓度为0.2mol/L,所述柠檬酸钠的浓度为0.05mol/L。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蛋白在芯片上的固定能力、减少点样后的孵育时间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被固定蛋白的生物活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蛋白点样缓冲液的pH值为6.0-7.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蛋白点样缓冲液的pH值为6.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蛋白点样缓冲液的pH值是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或盐酸溶液调节获得的。由此,可以有效调节蛋白点样缓冲液的p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无微华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迈达斯生物科技中心,未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无微华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迈达斯生物科技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2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