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鱼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1926.0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9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朱蓓;朱岩;张艳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黄淮兽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C05G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412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鱼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二十年来,由于集约化养鱼事业的发展,导致了鱼产量的持续增长。施肥是提高池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池塘施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渔民早已采用施肥的方法培育鱼苗、鱼种,例如淹青养育,利用猪粪、鸡粪等,都能成功地将鱼苗培育成鱼种、成鱼。传统有机肥料虽然施用后肥效持久,但分解缓慢,且分解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施用不当易引起水产动物的缺氧死亡。传统的无机肥料虽然作用迅速,但肥持续时间较短,所含营养成分较单一;这两种肥料在施用上各有其不利之处。
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施用碳酸氢铵及磷肥来使鱼增产,但磷肥未溶解部分沉入水底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甚至造成蓝藻水华现象,导致鱼类死亡;长期施用碳酸氢铵类肥料容易造成水体亚硝酸盐类物质超标,对鱼、虾的毒性较强,导致鱼虾等肉质口感变差,并且也容易在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物鱼肥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混合、发酵、造粒等步骤制成,制得的鱼肥具有优异的抑菌灭菌性,微生物菌配合植物提取物有效降低了鱼病发生率,从本质上提高疾病抵抗力,且综合营养丰富全面,加快了鱼类的生长,同时对养殖水体具有良好的净化改善作用,提高了养殖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鱼肥,包括以下百分含量组分:EM菌2.2-3.6%、麦芽糊精3-6%、复硝酚钠0.3-1.2%、植物提取物7-10%、复合矿物微粉2.4-4%、复合无机肥35-47%、葡萄糖酸钠螯合微量元素0.4-0.6%、生物有机基质余量。
优选的,还包括聚磷菌0-0.3%、反硝化细菌0-0.3%。
优选的,植物提取物为葛根、玉米须、地锦草、鱼腥草、乌桕、大青叶。
优选的,复合矿物微粉为质量比为2:2-3:5-7的饲料膨润土、膨胀蛭石粉、麦饭石粉。
优选的,复合无机肥中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0:6-8:0.5-1,其中氮源选自尿素、磷酸二氢铵、碳酸氢铵、磷酸一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磷源选自磷酸二氢铵、磷酸一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中的一种或多种,钾源选自硫酸钾、过磷酸二氢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葡萄糖酸钠螯合微量元素为钙、铁、锰、锌、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生物有机基质包括以下百分含量的组分:禽畜粪便30-50%、豆粕10-20%、废弃菇渣余量。
优选的,禽畜粪便选自牛、羊、猪、鸡、鸭、兔、鹅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生物鱼肥制备步骤如下:
1)将EM菌进入生物有机基质中,并喷洒适量的水,混匀后在55-60℃条件下发酵15天,得发酵基质备用;
2)将其他剩余物料送入搅拌机内搅拌混合,混匀后再与发酵基质共混,混匀后送入造粒机内造粒,得颗粒料,即为生物鱼肥。
优选的,步骤1)中喷洒适量的水具体为含水量58-60%,发酵过程中经常翻堆保证温度为55-60℃。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混合、发酵、造粒等步骤制成,制得的鱼肥具有优异的抑菌灭菌性,微生物菌配合植物提取物有效降低了鱼病发生率,从本质上提高疾病抵抗力,且综合营养丰富全面,加快了鱼类的生长,同时对养殖水体具有良好的净化改善作用,提高了养殖效率。
采用EM菌配合植物提取物可有效防治水体中各类病菌的危害,且EM菌能有效促进鱼肥中营养元素的分解释放,植物提取物可提高鱼类对病毒的抵抗力,有效降低了鱼类的疾病发生率。麦芽糊精、复合矿物微粉除了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外,还具有一定的粘接、乳化性,促进了各组分间的流平触变效果,提高了可加工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吸湿、膨胀效果,有效加快了鱼肥在水溶质中的分解速率,提高了营养成分的溶出效果,且可改善鱼肥的味道和香气,促进鱼类生长。
采用复硝酚钠可提高水体内藻类等植物的细胞活性,配合EM菌可加速促进水质改善,抑制病菌生长,加快有益菌种的快速繁殖,另外,聚磷菌、反硝化细菌可有效避免水体富磷化以及亚硝酸盐过量,保证了水质和生物生长的平衡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黄淮兽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黄淮兽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1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