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1762.1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0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武展;温书恒;王勇;刘盼娜;杨春燕;覃华全;蔡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25/04 | 分类号: | A01N25/04;A01N47/24;A01N37/08;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唑 醚菌酯 松脂 悬浮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脂酸铜复配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农业杀菌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开发的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阻止细跑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其结构式为:
理化性质:吡唑醚菌酯外观呈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熔点:63.7-65.2℃,密度:1.37,蒸汽压:2.6×10-8Pa(20-25℃)。
吡唑醚菌酯杀菌谱广,能控制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作物真菌性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局部内吸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被广泛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葡萄、蔬菜、马铃薯、香蕉、柠檬、咖啡、果树、核桃、茶叶、烟草和观赏植物、草坪及其他大田作物上的多种病害。
松脂酸铜,又称绿乳铜,化学名称1,2,3,4,4a,9,10,10a-八氢-1,4a-二甲基-7-(1-甲基乙基)-1-菲羧酸铜,结构式为:
理化性质:松脂酸铜为深蓝色固体结晶,熔点:173~175℃;溶解度(g/L,20℃):在水中小于1,易溶于甲苯、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pH5~7。
松脂酸铜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有机铜素杀菌剂,对真菌、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溃疡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叶斑病、根腐病、锈病等几十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杀菌剂。松脂酸铜有很强的粘着性和展布性,耐雨水冲刷,且对作物和人畜的安全性高,不产生药害,具有持效期长、使用方便的特点。可用于防治多种真菌和细菌所引起的常见植物病害,同时对蔬菜有明显的刺激生长作用。
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复配,可以用来防治作物的几乎所有真菌及细菌性病害。同时由于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可以有效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并且对作物具有明显的刺激生长作用,增加作物产量。
经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99917.5,发明内容为“含有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杀菌剂复配组合物”公开了关于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杀菌剂的复配组合,该专利公开了此复配组合可能的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乳剂、水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但其实施例中公开的制备方法均采用传统的农药剂型制备工艺,即采购松脂酸铜原药和吡唑醚菌酯原药,再混合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等助剂,然后经过砂磨工艺进行相关剂型的制备,并且其公开的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当中,均采用了大量有机溶剂,不但在生产过程及使用时对环境有很大污染,而且会造成其在生产上成本的增加,同时加大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对农作物的药害风险。
在实际研制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吡唑醚菌酯含多种晶型结构,其中只有一种晶型结构(熔点相对较高)适合用来制备悬浮剂,传统工艺对吡唑醚菌酯的原药结构及含量要求高,如果选用的原药不合适,则在砂磨过程中容易出现膏化现象,且制得的悬浮剂样品热贮常出现析油等质量问题,影响产品使用效果及销售。
因此,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化、生产成本降低,同时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废渣、废气排放,实现农药制剂的清洁化生产的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就成为该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悬浮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合成松脂酸铜的过程中添加吡唑醚菌酯,一步制得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悬浮剂,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清洁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达到的:
一种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
(1)碱溶液的制备:取一定量的碱溶于水中,得碱溶液;
(2)皂化液的制备:向步骤(1)所得碱溶液中加入松香或者改性松香,并加热至85~95℃,反应30~120分钟,直至反应完全,得皂化液;
(3)吡唑醚菌酯的熔解:在步骤(2)所得的皂化液中,加入吡唑醚菌酯原药,保持温度在85~95℃,吡唑醚菌酯原药溶解,再加入稳定剂,搅拌15~45分钟,得稳定的吡唑醚菌酯皂液混合物;
(4)无机铜盐溶液的制备:将一定量的无机铜盐溶于水中,得无机铜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1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