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1603.1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4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高博;赵夫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浙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张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包覆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含有镍盐、钴盐和锰盐的混合溶液和沉淀剂混合后,向其中加入络合剂至pH为8‑11,反应10‑20h后过滤,将过滤后的沉淀经洗涤后,干燥,制得前驱体;2)将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混合后,置于温度为400‑600℃的条件下热处理4‑6h后,再置于温度为700‑950℃的条件下保温18‑22h,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雏体;3)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雏体与碳源混合后研磨,制得研磨颗粒;4)将研磨颗粒经干燥后,置于惰性气体存在的条件下焙烧,制得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实现了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依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新能源新车产业的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也是目前市场追逐的热点。
而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恶劣环境下,例如,在长期高温条件下,极易使得其充放电循环性能较差,进而导致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因此,提供一种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循环性能较好,从而能大大提高电池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的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长期高温条件下,极易使得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较差,进而导致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循环性能较好,从而能大大提高电池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的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含有镍盐、钴盐和锰盐的混合溶液和沉淀剂混合后,向其中加入络合剂至pH为8-11,反应10-20h后过滤,将过滤后的沉淀经洗涤后,干燥,制得前驱体;
2)将步骤1)中的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混合后,置于温度为400-600℃的条件下热处理4-6h后,再置于温度为700-950℃的条件下保温18-22h,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雏体;
3)将步骤2)中制得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雏体与碳源混合后研磨,制得研磨颗粒;
4)将步骤3)中的研磨颗粒经干燥后,置于惰性气体存在的条件下焙烧,制得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含有镍盐、钴盐和锰盐的混合溶液与沉淀剂和络合剂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后过滤,制得前驱体,再将上述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混合并进行热处理,再进一步进行保温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雏体,而后将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雏体与碳源混合后研磨,并在研磨后进行干燥,而后置于惰性气体存在的条件下焙烧,制得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从而使得上述制得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因其表面包覆有碳粒子,从而使得其能有效耐高温,大大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浙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浙鑫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16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