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光敏感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9917.8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9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江国华;余伟江;张洋;童再再;杨玉慧;马翩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王日精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光 敏感 微针贴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近红外光敏感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片包括基底与附着在所述基底的药物针头,所述药物针头包括针头材料、光致热转化因子及药物因子,所述光致热转化因子及药物因子与所述针头材料混合并固化,所述光致热转化因子的融化温度大于针头材料的熔点;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微针模板模腔上方滴加针头材料、光致热转化因子、药物因子、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混合物经离心或真空处理后填满模腔;
b.将模腔加热至混合物变至熔融状态,然后加入高分子水凝胶,通过离心、自然风干获得近红外光敏感微针贴片;
步骤a中所述的混合物中,针头材料、光致热转化因子、药物因子的浓度分别为:针头材料:0.05-0.5g/mL、光致热转化因子:≥0.05mg/mL、药物因子:0.001-0.05g/mL;
所述针头材料为聚已内酯,光致热转化因子为普鲁士蓝纳米粒子,溶剂为无水二氯甲烷;所述步骤b中,在8000rpm离心8分钟;
所述的微针模板通过将液态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和固化剂按质量比(8-15):1混合后,浇注在微针模版基底上,先抽真空然后恢复到正常大气压下,在80-100℃下加热3-8h后脱模制得;抽真空的处理时间为30分钟;
所述基底包括贴片部及自所述贴片部凸出的基础部,所述药物针头附着至所述基础部;所述微针贴片为金字塔形,基础部和药物针头组成微针针体,微针针体的垂直高度为400~900μm,药物针头顶部直径为5~20μm,药物针头的垂直高度为100~500μm,贴片部面积为0.5~2cm2;
所述近红外光的波长为780~1100nm,强度为0.1-0.5W/c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敏感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由高分子水凝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敏感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水凝胶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敏感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耐热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99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控制金属定性器
- 下一篇:减肥用的中药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