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近自然生态坡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8711.3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6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珉;赵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17/00;A01B79/02;E02B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自然生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近自然生态坡岸的方法,其采用修建基底坡岸、铺设混合蚯蚓土、铺设固土网、构建植物带、清除藻类植物及定期保养方法,提高了坡岸的蓄排水能力、解决了植物多样性及两栖动物栖息的问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提高绿地面积,强化水土的净化能力,是一种可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本发明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采用新思路、新工艺构建的水体坡岸,能形成自然健康的生态循环系统,可减少后期人工维护成本,易于操作及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恢复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构建近自然生态坡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坡岸是陆地到水域的过渡带。自然状态的坡岸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基质,为动物提供栖息和活动的空间,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大力提倡和推行的坡岸维护和改善的目标。真正的生态坡岸应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基质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在水体与陆地生态系统中持续进行。土壤基质支撑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维持水土的质量。其中,微生物是吸收和降解污染物的主要生物群体;植物可释放氧气,吸收水土中的元素氮磷等;土壤基底及植物产生的螯合作用、沉降反应等可以净化水体,维护物质平衡,改善环境质量,行成天然屏障,缓冲周围农药、工业废物等对水体的污染;水陆的自然过渡带也为底栖动物、两栖类动物、昆虫、鸟类等众多类群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平衡性。另外,完整健全的生坡岸体系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对人工维护的需求很小。
随着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覆盖植被的自然坡岸逐渐减少。现有技术的坡岸建设多以人类社会功能或者景观要素为主导,忽视了坡岸的自然功能。存在的问题有,其一,人工坡岸建设时,考虑到河流的行洪速度、抗冲刷能力、水土保持等因素,多使用水泥等硬质化材料,破坏水土之间的自然构造,破坏坡岸的过滤净化功能,丧失水陆交界处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削弱其本身的生态功能,导致其抵御暴雨和洪涝等灾害的能力下降;其二,考虑到易于施工、减少占地面积等因素,坡岸角度多倾向于垂直,致使动物无法正常进行必需的饮水及迁移活动,并有动物溺水死亡风险;其三,坡岸人工种植的植被多是单一植物,植物成活率较低,容易被入侵植物取代,且维护成本较大,破坏了定居动物的栖息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其四,水体坡岸的治理和改造在实际工作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常常缺乏相关的科学依据和规范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构建近自然生态坡岸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修建基底坡岸、改善基底土质结构、分设不同植物带及清除河道藻类的方法,实现了坡岸的蓄排水能力、植物多样性及两栖动物栖息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提高绿地面积,强化水土的净化能力,形成可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构建近自然生态坡岸的方法,其特点包括如下步骤:
a)、在河道边修建一个坡度α小于或等于15°的基底坡岸,清除基底坡岸表面上原有的硬质化土层;
b)、在基底坡岸表面上铺设混合蚯蚓土,混合蚯蚓土由蚯蚓土与本地土壤混合配制,配制比例为1:5,铺设厚度为0.45~0.55m;
c)、在混合蚯蚓土的底层及表层分别铺设固土网,固土网由植物纤维编织而成;
d)、以河道的平均水位面与基底坡岸的交界线为等高基准线,由等高基准线沿基底坡岸的法线朝远离河道的方向依次构建草本植物带、灌木植物带及乔木植物带,朝进入水体的方向构建挺水植物带,沿等高基准线种植柳树,可连续种植1-5棵,间隔10m以上,继续种植;
e)、清除河道内水中的藻类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87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菜用番薯叶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半夏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