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立河道护坡的斜坡化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8248.2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8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林乃喜;陈怀民;王辰宇;黄俊杰;范惜辉;王若辰;冯甘雨;王莉君;陈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4 | 分类号: | E02B3/04;E02B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立 河道 护坡 斜坡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立河道护坡的斜坡化修复方法,若干种植挺水植物的生态钵由岸边向河道中线方向呈阶梯式固定在河内。生态钵采用阶梯式排列,营造出一种斜坡化的生态护坡。相互钩连并由生态木桩支撑固定在河底或由锚杆嵌于直立护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生态钵内种植丰富多样的挺水植物,具有类似自然斜坡堤岸所特有的生态系统和生自然景观。设置在有雨水管的位置,间接可以起到截留、净化雨水中污染物的作用。本发明规避了直立河道用地紧张、空间狭窄、断面形状单一、砖混砌筑材料等限制,且兼具生态修复、截污净水和景观美化三重功能,充分拉近了人与河道的关系,为直立河道护坡整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修复钵,具体涉及一种直立河道护坡的斜坡化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平原地区,人口众多,河网密布,建设用地紧缺,同时又基于防洪排涝的考虑,需对城区河道进行工程化整治,因此出现了大量直立砌筑护坡的河道。这些河道一般开挖较深,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的胁迫强度极大,基本丧失了自净能力,水质恶化严重甚至黑臭。因此,这些直立河道护坡在空间、形状、材料、生态、与城市设施的关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存在以下特征:
(1)空间狭窄,房屋、工厂、道路等沿河而建,很多建筑边墙即为河岸,河道生态受到严重侵占而无法拓展,无法形成丰富的生物群落。
(2)河道缺乏弯曲,护坡断面形状直立单一,生境条件匮乏,难以为生物提供需要的栖息地。
(3)护坡材料多为浆砌石、混凝土等人工材料,亲水性差。
(4)生物群落单一,缺乏多样性。
(5)河道与城市设施之间距离近缺乏缓冲带,缓坡和植被易被垃圾、杂物等覆盖。
(6)河道与人类距离远,河道过深,既无法提供生态服务,又脱离周围民众视线,难以唤起河道保护意识,最终沦为“排水渠”,而非正常河道。
河道类似城市肌体的血管,在整治过程中除了截污控制外源、清淤清除内源、活水调水改善和强化净化处理等有效措施之外,还需对岸坡进行生态化整治。但在实际操作中,如采用对原有砌筑护坡进行拆除,河道进行拓宽,改变河道断面等工程手段,不仅受到土地利用的限制,而且工程量巨大,花费不菲,且会产生大量的砖石等建筑垃圾。
综上所述,在该类河道整治过程中,应避免对原河道护坡做出较大改动,而必须因河制宜,在尊重原有护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营造生态系统和绿化景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针对直立砌筑护坡进行生态修复的生态钵。
一种直立河道护坡的斜坡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种植挺水植物的生态钵由岸边向河道中线方向呈阶梯式固定在河内。
生态钵优选为由钢筋骨架和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长方体水槽,尺寸为200×50×50cm,壁厚5cm。
进一步的,生态钵顶壁上每隔10-15cm预设用于透水的排水孔,便于过水。
上述挺水植物种植于生态钵的生态基质内,所述生态基质包括鹅卵石层、陶粒层和泥土层。
进一步的,上述鹅卵石层和/或陶粒层的生态钵壁设有若干小孔。通过小孔,生态基质可以与外部进行空气、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进一步的,上述泥土层包括农用土和/或河道清淤淤泥。
再进一步的,上述鹅卵石层的鹅卵石粒径为3-5cm,铺设厚度为8-15cm,鹅卵石层生态钵壁小孔的孔径为2-4cm;陶粒层的陶粒径为1.0-1.5cm,铺设厚度为8-15m,陶粒层生态钵壁小孔的孔径为1-3cm;泥土层厚度为20-30cm,农用土和河道清淤淤泥比例为2: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82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堤头结构
- 下一篇:砌块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