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二维码的分散旋转式防伪标签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78228.5 申请日: 2017-06-22
公开(公告)号: CN109117922B 公开(公告)日: 2021-08-24
发明(设计)人: 袁涌耀;樊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6K19/07 分类号: G06K19/07;G06K19/073
代理公司: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代理人: 金一娴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动态 二维码 分散 旋转 防伪 标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动态二维码的分散旋转式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形保护壳,其下表面与商品的外表面平齐;

动态二维码显示单元,包括支架,支架的形状尺寸与保护壳相适应,支架上设有旋转轴,保护壳套在旋转轴上并可绕轴旋转,支架上随机划分为多个小块,其中一个小块上设置标签ID和NFC芯片,其余的小块分别设置一显示屏,并内嵌RFID芯片,每个显示屏的底端分别设有输入端;以及

动态二维码生成单元,包括壳体,其与支架的底部一体式连接,壳体内设有与输入端连接的运算器,运算器能够将动态密码编译成与之唯一对应的动态二维码;

远程服务器,其存储有标签ID和与标签ID对应的标签信息,还存储有与运算器完全一致的动态密码算法,远程服务器能够与手持客户端设备无线通信;

手持客户端设备能够识别防伪标签,手持客户端设备与防伪标签对接通信后,运算器开始运算生成动态密码然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手持客户端将识别到的动态二维码与远程服务器进行对比,实现对防伪标签的验证;

所述标签ID采用以下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载体的任意组合记载ID:堆叠式二维码;和/或矩阵式二维码;和/或印有图形的烫金箔;和/或印有图形的磁性箔;和/或荧光化学加密纸;和/或显色化学加密纸;和/或添加有痕量显色标记物的纸张;和/或浮水印纸;和/或隐形双色荧光安全线;和/或光致变色防复印纸;和/或漫射防复印纸;和/或热敏防伪纸;和/或液晶防伪纸;和/或射频识别装置RFID;和/或激光全息膜;和/或局部透明防伪纸;和/或光学回反膜;和/或立体成像防伪薄膜;和/或一维条码;

所述标签ID和显示屏上方的保护壳采用PC、PMMA、PS、PET、PETG、SAN、MS、MBS、PES、TPX、HEMA、EFP、PVF、EP、PF、AS、BS、透明PP、透明PA中的至少一种透明塑料制成,保护壳的其余部分采用PPO、POM、PVB、PC、PMMA、PS、PET、PETG、SAN、MS、MBS、PES、TPX、HEMA、EFP、PVF、EP、PF、AS、BS中的至少一种塑料制成;

所述标签ID的显示界面与显示屏处于平行的两个水平面、或者处于同一水平面;

保护壳所采用材料的拉伸强度不低于11kgf/mm2

保护壳所采用材料的弯曲模量不低于150kgf/mm2

所述支架的上部设有凹陷,标签ID和无线通信器分别固定于该凹陷中;

所述动态密码基于挑战/应答机制生成,防伪标签中包含一个关联服务器和防伪标签的种子文件,动态密码按照以下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计算:

手持客户端设备在识别标签ID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频随机数,并将第一频随机数发送到运算器;种子文件中记载了时间数据、标签ID,在运算器接收到第一频随机数的同时,种子文件中增加了采用以下一种或任意多种算法的组合算法生成的、并且与第一频随机数无关的第二频随机数:SM3杂凑算法、和/或RC4算法、和/或B-M算法、和/或MD5算法、和/或A5算法、和/或SEAL算法;运算器将第一频随机数、第二频随机数、时间数据、标签ID作为计算因子,利用计算因子生成动态密码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从显示屏输出;或

手持客户端设备在识别标签ID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频随机数,并将第一频随机数发送到运算器;种子文件中记载了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在运算器接收到第一频随机数的同时,种子文件中增加了采用以下一种或任意多种算法的组合算法生成的、并且与第一频随机数无关的第二频随机数:SM3杂凑算法、和/或RC4算法、和/或B-M算法、和/或MD5算法、和/或A5算法、和/或SEAL算法;运算器将第一频随机数、第二频随机数、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作为计算因子,利用计算因子生成动态密码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从显示屏输出;或

手持客户端设备在识别标签ID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频随机数,并将第一频随机数发送到运算器;种子文件中记载了时间数据、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在运算器接收到第一频随机数的同时,种子文件中增加了采用以下一种或任意多种算法的组合算法生成的、并且与第一频随机数无关的第二频随机数:SM3杂凑算法、和/或RC4算法、和/或B-M算法、和/或MD5算法、和/或A5算法、和/或SEAL算法;运算器将第一频随机数、第二频随机数、时间数据、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作为计算因子,利用计算因子生成动态密码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从显示屏输出;或

手持客户端设备在识别标签ID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频随机数,并将第一频随机数发送到运算器;种子文件中记载了时间数据、标签ID,运算器根据第一频随机数采用以下一种或任意多种算法的组合算法生成第二频随机数:SM3杂凑算法、和/或RC4算法、和/或B-M算法、和/或MD5算法、和/或A5算法、和/或SEAL算法;运算器将第一频随机数、第二频随机数、时间数据、标签ID作为计算因子,利用计算因子生成动态密码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从显示屏输出;或

手持客户端设备在识别标签ID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频随机数,并将第一频随机数发送到运算器;种子文件中记载了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运算器根据第一频随机数采用以下一种或任意多种算法的组合算法生成第二频随机数:SM3杂凑算法、和/或RC4算法、和/或B-M算法、和/或MD5算法、和/或A5算法、和/或SEAL算法;运算器将第一频随机数、第二频随机数、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作为计算因子,利用计算因子生成动态密码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从显示屏输出;或

手持客户端设备在识别标签ID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频随机数,并将第一频随机数发送到运算器;种子文件中记载了时间数据、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运算器根据第一频随机数采用以下一种或任意多种算法的组合算法生成第二频随机数:SM3杂凑算法、和/或RC4算法、和/或B-M算法、和/或MD5算法、和/或A5算法、和/或SEAL算法;运算器将第一频随机数、第二频随机数、时间数据、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作为计算因子,利用计算因子生成动态密码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从显示屏输出;或

手持客户端设备在识别标签ID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频随机数,并将第一频随机数发送到运算器;种子文件中记载了时间数据、标签ID,运算器根据第一频随机数采用以下一种或任意多种算法的组合算法生成第二频随机数:SM3杂凑算法、和/或RC4算法、和/或B-M算法、和/或MD5算法、和/或A5算法、和/或SEAL算法;运算器将第二频随机数、时间数据、标签ID作为计算因子,利用计算因子生成动态密码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从显示屏输出;或

手持客户端设备在识别标签ID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频随机数,并将第一频随机数发送到运算器;种子文件中记载了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运算器根据第一频随机数采用以下一种或任意多种算法的组合算法生成第二频随机数:SM3杂凑算法、和/或RC4算法、和/或B-M算法、和/或MD5算法、和/或A5算法、和/或SEAL算法;运算器将第二频随机数、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作为计算因子,利用计算因子生成动态密码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从显示屏输出;或

手持客户端设备在识别标签ID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频随机数,并将第一频随机数发送到运算器;种子文件中记载了时间数据、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运算器根据第一频随机数采用以下一种或任意多种算法的组合算法生成第二频随机数:SM3杂凑算法、和/或RC4算法、和/或B-M算法、和/或MD5算法、和/或A5算法、和/或SEAL算法;运算器将第二频随机数、时间数据、运算器触发次数、标签ID作为计算因子,利用计算因子生成动态密码后,将动态密码编译成动态二维码从显示屏输出;

或者,所述保护壳与动态二维码显示单元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薄层,所述动态密码基于时间同步机制生成,防伪标签中包含一个关联服务器和防伪标签的种子文件;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服务器通信,并与运算器连接,手持客户端设备识别的NFC信息和标签ID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实时上传至服务器,向开关下达开启指令,运算器开始运算,生成动态二维码并传送至显示屏实时显示,以供手持客户端设备读取识别,手持客户端设备识别的动态二维码信息以及相应的RFID信息也实时上传至服务器,并与前述的指纹信息相匹配,并将关联信息存储到云数据库;

所述服务器还与识别NFC芯片、各个RFID芯片以及动态二维码的手持客户端设备无线通信,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抗磁干扰装置、控温装置、定位装置、位置信息存储器、警示装置、电源及充电装置,各个元器件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

所述防伪标签带有固定装置和自毁装置,固定装置用于实现防伪标签与商品的连接,自毁装置在固定装置发生位移或破损时自动启动进而造成以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标签ID功能丧失;和/或显示屏功能丧失;和/或运算器功能丧失;和/或保护壳发生人体肉眼可见的破损;和/或显示屏显示标签失效信息;

所述旋转式防伪标签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标签ID至少包括两种颜色;

所述保护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不超过8平方厘米;

所述保护壳包围的总体积不超过0.4立方厘米;

所述保护壳可被拆卸为至少两个部件,使标签外壳可以重复回收利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82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