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创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8198.8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4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罗宗平;杨惠林;崔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46 |
代理公司: | 32224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英;董建林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创椎间 融合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椎间融合器,包括一可收缩或扩张的撑开件和对撑开件撑开的空间进行支撑的支撑链;支撑链是由多个单元体相互铰接组成的一条可闭合长链,每个单元体的横截面呈梯形,外侧面的两条垂直边上设置铰接点,使得多个单元体可通过铰接点相互铰接,并且相邻的两个单元体之间可绕铰接点相互转动一定范围,使相邻的两个单元体相对的邻接面相互贴合。本发明的微创椎间融合器可以用于微创腰椎间盘、胸腰椎椎间融合手术中,通过小切口实现各部件的进出,时间短,操作简单方便,支撑效果好。支撑链形成的闭合结构可以在取出撑开件后保持紧密稳定的支撑;通过框架结构的支撑链进行支撑,增加了植骨面积和植骨空间,使植骨量增加,能促进腰椎椎间隙融合更好、更快的融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椎间融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日益增多,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发明了一些人造椎间盘或可替代的椎间支撑物或者填充物。目前现有的椎间融合器很难在微创手术通道中植入椎间隙内并保持椎间隙稳定的支撑性,常常需要联合后路的钉棒螺钉固定系统,椎体终板之间植入楔形椎间融合器,该方案中,椎体前部和后部均需要固定,工作量大,手术时间长,必须采用开放式手术方式,手术区域大,费用高,病人术后所需恢复期长,不利于病人快速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创椎间融合器,适于微创腰椎间盘手术中使用,能快速促进椎间融合,恢复椎间稳定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创椎间融合器,其特征是:包括一可收缩或扩张的撑开件和对撑开件撑开的空间进行支撑的支撑链;
所述支撑链是由多个单元体相互铰接组成的一条可闭合长链,每个单元体呈镂空的框架结构,外侧面的两条垂直边上设置铰接点,使得多个单元体可通过铰接点相互铰接,并且相邻的两个单元体之间可绕铰接点相互转动一定范围,使相邻的两个单元体相对的邻接面相互贴合。
还包括一导向丝,所述导向丝可环绕在所述撑开件外侧,为支撑链提供进入撑开的空间时的导向轨迹。
单元体外侧面为实平面或实弧面。
每个单元体为一横截面呈梯形的框架结构。
支撑链通过每个单元体上的由框架围成的两个邻接面套于导向丝上。
所述撑开件为球囊状的可纵向撑开的支撑物。
支撑链的顶面/底面和与其贴近的椎间终板的接触面形状相配合。
所述导向丝为一由操作人员控制软硬可变化的导向丝。
所述支撑链上设置一可将闭合后的支撑链在闭合连接处扎起形成封闭的扎口结构。
一种微创椎间融合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置入撑开件:将收缩的撑开件从入口处置于预定位置后,使撑开件扩张撑开至设定的高度;
2)送导向丝:向预定位置处送入导向丝,使导向丝环绕在撑开件外侧;
或者,将导向丝环绕在撑开件外侧随撑开件一起置入预定位置;
3)植入支撑链:将支撑链套于导向丝的近端上,沿着导向丝限定的轨迹将支撑链送入由撑开件撑开的空间中;
4)取出撑开件和导向丝:将导向丝及撑开件收缩后从入口处取出,由支撑链对预定位置处进行支撑;
5)植骨:向预定位置的空间中注入骨填充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81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剖型固定衬垫踝关节假体
- 下一篇: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