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银行业务的区块链交易方法及区块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8002.5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2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胡凯;孙赫;陈志东;余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20/06 | 分类号: | G06Q20/06;G06Q20/10;G06Q20/38;G06Q20/40;G06Q4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银行业务 区块 交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银行业务的区块链交易方法和系统,系统包括:超级账本链、内部区块链、支行中心,并将交易类型分为行内交易与跨行交易,根据发送者的钱包地址提取发送者的交易地址,对发送者账户进行预处理,并发送到相应的支行,对接受者账户进行处理,增加交易数额,完成后,将交易结果打包为反馈交易,交易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银行间多区块链技术以及链间互联技术,特别是一些协议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
背景技术
电子货币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交易结算、储蓄、兑现、消费、贷款等功能,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当前,电子货币在发行、储存、运营、隐私、交易流通和监管方面还存在许多理论和实现问题。电子货币对中心机构的强依赖性、安全性缺乏和监管性的缺失,使验证用户信息的代价(即KYC)高,反洗钱(AML)风险大,结算清算代价高。因此,一方面需要对电子货币的基础构造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需要研究支持实现账本、安全和系统运营技术,解决其中关键算法和安全验证问题。
区块链技术以其具有的分布式、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审计、可追踪等特性成为数字货币的新载体。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机构和银行,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均表示要研究基于区块链的货币;纽约、欧洲、韩国、日本等交易中心,都表示要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清算与结算上的应用;世界四大审计公司也表示将使用区块链来审计。在我国,央行从2014年起就成立了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2015年央行又进一步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法律问题等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发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2016年底,区块链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技术,工信部宣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两年规划,区块链已经成为新型价值网络、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是数字货币当前主流实现技术,也是国内外重点关注的战略性新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研究价值。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简称CBDC)已经收到各国银行的大力研究,但是CBDC必须具备可监管性、扩展性、隐私性、交易即时性和低耗能。所以我们提出了基于许可链的中央数字货币模型MBDC。MBDC通过多链设置和链标识来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监管性和交易的速率。在此模型中,中央银行不仅可以管理货币发行数量,同时可以对货币进行宏观调控;账户地址的设置不仅避免了交易中可能产生的双花问题,同时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进行了隔离,有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系统中数据中心的设置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可监管性,同时也保证了交易的冗余和备份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引入一种支持银行业务的区块链交易方法和系统。
一种支持银行业务的区块链交易方法,银行包括总行和支行,各个总行设置自己的内部区块链,并配有内部区块链标识号码(ChainID),各个支行按照上述内部区块链标识号码建立各支行的内部区块链,所述方法包括:
(1)检查交易类型,如为跨行交易,执行(5),如果交易是普通行内交易,则检查发送者钱包地址,如果发送者钱包地址不属于本支行,则将交易按照跨行交易格式打包成为跨行交易,再根据发送者所属支行的公钥对跨行交易进行加密,将跨行交易发送给所属支行,进入跨行交易,执行(5),如果交易发送者钱包地址属于本支行,执行(2);
(2)根据发送者的钱包地址提取发送者的交易地址,对发送者账户进行预处理,即将交易数额从发送者账户中减去,操作成功后提取接受者钱包地址,并验证接受者钱包地址,然后检查接受者钱包地址是否属于本支行,属于则执行(3),若钱包地址不属于本支行,执行(4);
(3)对接受者账户进行处理,增加交易数额,然后节点之间进行实用拜占庭算法协议(PBFT),所述实用拜占庭算法协议为支行内部所有节点对交易的执行结果状态达成一致,其中各节点目前存储相同的账本和账户,完成后,将交易结果反馈给交易发送者,同时,将交易发送到本地数据中心,交易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8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