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6722.8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6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俊;姚士佳;刘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11319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dp 数据传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发送端采用柯西矩阵对UDP数据包进行纠删编码,生成冗余包;发送端将UDP数据包和冗余包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对接收的同组数据包检测是否丢失UDP数据包;若丢包,接收端判断同组数据包包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P,若大于等于P,接收端采用柯西矩阵对同组数据包纠删解码,得到一组UDP数据包;接收端从解码的一组UDP数据包中查找丢失的UDP数据包进行恢复。本发明通过采用柯西矩阵对待发的一组UDP数据包进行纠删编码操作生成冗余包,并一起发送,从而在发生丢包时,可以对所接收到的同组数据包进行解码操作,来对UDP数据包恢复,避免了对所丢失的数据包的重传,提升了数据包的传输速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多终端、多屏的应用层出不穷。用户对文件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许多应程序的用户体验更加依赖于文件能否快速稳定的传输。
然后,互联网用户却千差万别,而且,用户所在网络与服务器之间的链路也会因所在运营商、所购买带宽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那么用户所获得的服务质量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其中,许多用户所获得的服务质量较差的原因是因为接收端丢包引起。
而在弱网环境下(例如,周围的所有WiFi信号采用的都是2.4G频段服务,那么这将导致多个信号采用同一个频段进行服务,而这些无线信号将会互相干扰),更加容易引起数据包的丢失。
而目前网络上常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约定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当发生丢包的时候,UDP协议需要对所发送的被丢失的数据包进行回退并进行重传,那么由于所丢失的数据包的数据量相比于原始发送的多个数据包的数据量明显减小,因此,还会缩小发送窗口。其中,发送窗口的大小与本次传输的数据量的最大值相关。那么由于发生丢包而导致了发送窗口缩小,那么由于其惩罚机制,当发送端再对另一组数据包进行发送时,则会采用已经缩小的发送窗口发送,那么这将导致所发送的另一组数据包的数据量偏小,以符合发送窗口的大小,从而引起数据发送能力的大幅度下降。所以当发生丢包时,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数据包传输的方案会使数据的传输能力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数据传输速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时,会直接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而导致的数据传输速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端采用柯西矩阵对待传输的一组UD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进行纠删编码,针对所述一组UDP数据包生成至少一个冗余包,其中,一组UDP数据包的UDP数据包数量为P个,P为正整数;
所述发送端将一组UDP数据包和相应的至少一个冗余包作为一组待传输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接收并检测是否丢失UDP数据包;
如果发生丢包,则所述接收端判断所接收到的同组数据包的包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P,其中,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对所传输的一组UDP数据包所包含的UDP数据包数量P的具体数值作有预先约定;
若所述接收端判断所接收到的同组数据包的包数量大于或等于P,则所述接收端采用柯西矩阵对所述接收到的同组数据包进行纠删解码,得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一组UDP数据包,其中,所述同组数据包包括来自一组原始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个冗余包和至少一个UDP数据包;
所述接收端从解码得到的一组UDP数据包中查找所丢失的UDP数据包进行恢复并写入磁盘。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接收并检测是否丢失UDP数据包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67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