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线巡检用的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4811.9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0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焕;朗胜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B64C27/08;B64C25/26;H02G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严波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线 巡检 飞行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线巡检用的飞行器,它包括机体,安装于机体上方用于升降机体的螺旋桨组件,所述机体的下方设有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落架包括成对设置的主支撑杆,主支撑杆靠近机体的上端与机体转动配合,主支撑杆背离机体的下端设有一脚架,当机体内的驱动器驱使主支撑杆转动至同对的两个主支撑杆带动各自的脚架相对靠近时两个脚架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用于抱箍电力线路,所述机体的下方设有一用于检测电力线路的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通过一载具与机体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线巡检用的飞行器,其可以对电力线路进行高效、精确的巡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巡检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电力线巡检用的飞行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工作中需要定期的对电力系统中架设的电力线路进行巡检。目前,这一巡检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采用望远镜肉眼观测。这种方式工作强度大、效率低;2)攀爬电力线路铁塔或乘坐悬挂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吊篮进行检测,由于电力线路上有高压且需要高空作业,这种方式存在严重的人员安全隐患。
而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以无人机为载体的电力线巡检系统因其高效率、低成本的技术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现有的巡检用的无人机较多的是直接在无人机上安置检测设备,例如图像采集设备、红外线成像设备等。但是上述的检测设备在对电力线路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二者相对静止,这就要求无人机不仅需要进行平稳飞行而且与电力线路之间需要持续的保持等间距。而这一高精度的低空飞行要求是现有的无人机无法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力线巡检用的飞行器,其可以对电力线路进行高效、精确的巡检。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力线巡检用的飞行器,它包括机体,安装于机体上方用于升降机体的螺旋桨组件,所述机体的下方设有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落架包括成对设置的主支撑杆,主支撑杆靠近机体的上端与机体转动配合,主支撑杆背离机体的下端设有一脚架,当机体内的驱动器驱使主支撑杆转动至同对的两个主支撑杆带动各自的脚架相对靠近时两个脚架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用于抱箍电力线路,所述机体的下方设有一用于检测电力线路的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通过一载具与机体固定连接。脚架在地面上作为起落架使用,在到达电力线路所在位置时通过可以转动的主支撑杆使同对的两个脚架作为机械臂使用,即抱箍电力线路,从而使飞行器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可以倒挂于电力线路上。
所述脚架的上端通过一关节驱动器与对应的主支撑杆的下端转动配合,脚架的下端内凹形成一卡槽,当同对的两个主支撑杆上的关节驱动器分别驱使各自对应的脚架转动至脚架上卡槽的槽口方向相对时两个卡槽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电力线路沿自身径向限位于夹持空间内且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配合于夹持空间内。通过同对的主支撑杆上的两个脚架的卡槽相对合拢从而形成一闭环的夹持空间,使电力线路沿径向限位于夹持空间内。
所述卡槽的内表面嵌入若干的滚子。通过滚子可以减少卡槽与电力线路之间的滑动摩擦。
所述的载具包括壳体,壳体与机体固定,壳体背离机体的端面上设有一供电力线路卡入壳体内的开口槽,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抱箍或脱开电力线路的夹紧机构。
所述的夹紧机构为两个,两个夹紧机构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弧形凹槽,所述的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带动各自的弧形凹槽相对或相背运动。
所述弧形凹槽的内表面上嵌入若干滚珠。滚珠可以减少弧形凹槽与电力线路之间滑动的摩擦力。
所述检测设备设于壳体内且位于两个夹紧机构之间。内置的检测设备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于检测设备的影响和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4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