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生物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4434.9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0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杨革;李敏;车程川;刘金锋;巩志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64 | 分类号: | A61K8/64;A61K8/9728;A61K8/92;A61K8/88;A61K8/46;A61K8/37;A61K8/19;A61Q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7316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赖氨酸 出芽 短梗霉 黑色素 生物 染发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生物染发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的: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1‑10%,脂质5‑10%,表面活性剂2‑10%,媒染剂0.1‑1%,γ‑聚谷氨酸1‑10%,毛发营养剂0.5‑3%,防腐剂0.1‑0.3%,余量为水。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生物染发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出芽短梗霉黑色素通过赖氨酸进行修饰使其具有水溶性,所得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具有与人体头发黑色素相似的化学结构,在日照光、紫外光、高温、强氧化剂环境下性质稳定,所制备的生物染发剂具有水溶性好、无毒副作用、色泽自然、颜色持久的特点,并且成本低廉,不损伤发质,染色效果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美容美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生物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染发剂作为一种改变发色的日常美容化妆品已经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现代人自我表现和追求个性的点缀,一方面,染发剂可以使发色回归自然,弥补一些先天不足或后天的遗憾,如东方人传统上以自然黑发为美,一旦由于遗传、代谢、营养或疾病、年老等因素导致白发等,人们需要通过染发剂来加以修饰,从而体现自己年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作为个性和时髦的点缀,许多人要求改变自己单一的头发颜色,利用染发剂在原发色的基础上,将原发色改变或调整为其他颜色,以追求多彩的发色。近年来,染发已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志。
染发剂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按照染色时效性,可将染发剂分为暂时性染发剂、半永久性染发剂和永久性染发剂三类。其中,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染发剂是永久性染发剂,并且在东方诸国中,人们以黑发为美,均习惯将黄色或白发染成黑色。但是传统永久性染发剂,是使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氧化染料中间体和其他成分渗透到头发中间,在头发内进行氧化聚合生成大分子染料并闭锁在头发内。氧化染发剂几乎都是由染料中间体、成色剂和氧化剂3种反应性化合物所组成。而染料中间体通常是邻苯二胺、对苯二胺、对氨基苯酚及其衍生物,这些中间体被氧化而生成色素。作为氧化染发剂主要成分的氧化染料,特别是对苯二胺已发现是过敏性物质,能引起过敏性皮炎,被一些欧洲国家所禁用。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苯二胺及其一些衍生物具有累积性、诱变性、突变型,可引发眼角膜炎、肾炎和白血病等。此外,染发剂中常用到的一些氧化剂如双氧水等对头发有损坏作用。对此,众多国家致力于开发新型无毒染发剂,铵盐类染发剂、植物提取物染发剂、黑色素染发剂等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专利CN1420144A从植物中提取酪氨酸氧化酶,以酪氨酸一元酚衍生物为底物,控制酶促合成反应条件合成黑色素,其使用的酶比较单一,影响酶促效率,且无法反复使用,另外,从植物中提取酪氨酸酶,成本较高。
使用微生物生产黑色素,尤其是利用产黑色素的出芽短梗霉制备天然黑色素,从而制备染发剂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溶性好、无毒副作用、色泽自然、颜色持久的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生物染发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生物染发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生物染发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的: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1-10%,脂质5-10%,表面活性剂2-10%,媒染剂0.1-1%,γ-聚谷氨酸1-10%,毛发营养剂0.5-3%,防腐剂0.1-0.3%,余量为水。
所述的,赖氨酸-出芽短梗霉黑色素是由以下步骤制得的:
1)将出芽短梗霉
所述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96h, 摇床的转速为170 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阜师范大学,未经曲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4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