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同步轮毂电机及电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74077.6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1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管良围;高超;刘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1/22 | 分类号: | H02K21/22;H02K1/27;H02K1/16;H02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同步 轮毂 电机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及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轮毂电机以及包括该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两轮车(主要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多使用轮毂电机。现有轮毂电机主要采用外转子结构方式,如图1所示,定子铁心7外侧依次套设有导磁材料和转子外环1,永磁体5(磁钢)采用表贴式贴在导磁材料的表面上,定子铁心7和导磁材料之间形成气隙6。
永磁体5使用厌氧胶粘贴在导磁材料的表面上的这种结构牢固性较差,当扭矩输出达到一定范围值时永磁体5所受到的力容易导致永磁体5移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永磁体与导磁材料之间连接结构更稳固的永磁同步轮毂电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作状态稳定的电动车。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同步轮毂电机,包括定子铁心、套设在所述定子铁心外侧的导磁材料、套设在所述导磁材料外侧的转子外环、以及套设在所述转子外环外侧的轮毂,在所述导磁材料上设置有多个嵌入槽,每个所述嵌入槽中嵌入一块永磁体,相邻所述永磁体之间磁极相反。
特别是,所述嵌入槽沿所述导磁材料的径向向外延伸,每块所述永磁体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导磁材料的径向相同。
特别是,在所述导磁材料的外侧面上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导磁凹槽和导磁凸槽,在所述转子外环的内侧面上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转子凹槽和转子凸槽,所述导磁凹槽和所述转子凸槽相适配,所述导磁凸槽和所述转子凹槽相适配。
进一步,在所述导磁材料的外侧面和所述转子外环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由胶粘剂形成的连接加固层。
特别是,所述定子铁心由牌号B50A300的矽钢片材料卷料成型后叠压形成,在所述定子铁心上设置有六十个嵌线槽。
特别是,所述永磁体由牌号40H的磁性材料钕铁硼制成,所述永磁体的厚度为20mm至60mm之间。
特别是,在所述定子铁心外侧与所述导磁材料的内侧之间形成气隙,所述气隙宽度在0.25mm至0.35mm之间。
特别是,所述导磁材料上镶嵌有五十个所述永磁体,所述定子铁心上设置有四十五个槽孔。
特别是,所述转子外环由长条状材料冲压、卷料成型后焊接而成;和/或,所述导磁材料由长条状材料冲压、卷料叠压成型。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永磁同步轮毂电机。
本发明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的永磁体嵌入在导磁材料上的嵌入槽内,相较于现有的表贴式结构更为牢固、可靠,扭矩输出的增加也不会导致永磁体发生位移,轮毂电机整机工作状态稳定,使用寿命长,提高了该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的性价比,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电动车包括上述的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轮毂电机整机工作状态稳定,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转子外环;2、转子凹槽;3、转子凸槽;4、导磁材料;5、永磁体;6、气隙;7、定子铁心;8、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
本优选实施例公开一种永磁同步轮毂电机。如图2所示,该永磁同步轮毂电机包括定子铁心7、套设在定子铁心7外侧的导磁材料4、套设在导磁材料4外侧的转子外环1、以及套设在转子外环1外侧的轮毂8。在导磁材料4上设置有多个嵌入槽,每个嵌入槽中嵌入一块永磁体5,相邻永磁体5之间磁极相反(即,采用NSNS的排列方式)。嵌入槽为从导磁材料4表面向内凹陷的结构。导磁材料4上镶嵌有五十个永磁体5,定子铁心7上设置有四十五个槽孔。
将永磁体5嵌入到导磁材料4的嵌入槽内,相较于现有的表贴式结构更为牢固、可靠,扭矩输出的增加也不会导致永磁体5发生位移,轮毂电机整机工作状态稳定,使用寿命长。
为了达到最好的工作效果,嵌入槽沿导磁材料4的径向向外延伸,每块永磁体5的设置方向与导磁材料4的径向相同。即,导磁材料4如车轮一样的圆环形结构,则永磁体5如车辐条一般向外侧辐射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未经江苏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4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R)‑3‑羟基丁酸及其盐的合成工艺
- 下一篇:呋喃制备乙酰丙酸甲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