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网设备的全球地址获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0255.8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6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璨;周亚航;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12/75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梁顺宜;郝传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路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全球 地址 获取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网设备的全球地址获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发送第一信息至内网设备,以请求所述内网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接收所述内网设备返回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含所述内网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根据网口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含的所述内网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生成全球地址;其中,所述网口信息对应接收所述第二信息的内网网口。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主动触发内网设备发送NS报文,以使路由器获取内网设备的链路本地地址,并进一步获取全球地址;本发明可以简化用户获取内网设备的全球地址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协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网设备的全球地址获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计算机网络、电话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三网正在走向交融的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导致了用户对IP地址需求的迅猛增加,该需求远远超过了最初预期和设计的32bit(IPv4地址长度),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地址资源缺乏的问题。
目前,解决的方案大致有两类:第一类解决方案:“节流”,即尽量提高对现有IPv4地址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应用私有复用加网络地址翻译(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巧,是一些中短期的解决方案。
第一类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有:当在内网中应用私有IPv4编址时,内网与Internet的编址(公有IPv4)不在一个统一的地址空间内。因此,当内网设备与Internet通信时,就必须在网络的边界处进行地址翻译,典型的翻译技巧包括网络地址翻译和网络地址端口翻译(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NAPT)两类,以下统称为NAT。其中,“节流技巧”NAT存在的主要技巧限制有:
1.当内网与其它网络通信时,NAT会影响网络性能,降低网络吞吐量。
2.破坏了原来的Internet端到端的设计理念(端到端的透明性),只适用于客户/服务器模型的使用,不适用于Peer-to-Peer(P2P)的使用模型。如在这种模型下,PUSH业务的推广就很受限制。
3.在维护连接状态和动态映射信息的设备中,有可能会产生单点故障。
4.阻碍了在网络层供给安全服务。
5.当内网需要与其它专用网络交融时,可能会出现地址冲突(重叠)问题。
6.NAPT和特定域IP(Realm Specific ip,rsip)增加了运营的繁杂性。
7.使得版本3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v3)的认证机制更为繁杂和甚至无效。
8.很多高层使用协议与之不兼容。比如有些使用,例如IPSec,Kerberos/5等协议无法穿越NAT,而有些使用,例如FTP,H.323,SIP,SMTP,RSVP,DNS,SNMP等协议则需要借助使用层网关(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ALG)才能够实现。而当借助ALG枝术时,每出现一种新使用就必须在NAT上考虑增加对该使用的支持,违反了IP技巧独立于高层使用的思想。
可见,NAT技术存在着诸多不足,为解决NAT技术上存在的不足,逐渐采用第二类解决方案:“开源”,即应用地址长度更大的下一代IP协议——IPv6,这是一种长期的解决方案。
而作为解决地址短缺问题的长期方案,IPv6协议必将得到迅猛发展。考虑到IPv6地址有128bit,其可租赁地址多到可以让“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设置到一个IP地址”,因此不存在地址不够用的情况,也就没有使用NAT的必要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普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02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