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管道增压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9311.6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1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饶长健;汪朝晖;潘正江;姜昆;王永龙;孙笑;樊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045 | 分类号: | F16L55/045;F16L5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8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管道 增压 运输 装置 | ||
1.一种气体管道增压运输装置,包括自激振荡上喷嘴(4),所述自激振荡上喷嘴(4)为横向截面为十字型的实心圆筒,所述实心圆筒内开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为进气管入口端直径大于进气管出口端直径的空心圆台体,所述进气管(2)与自激振荡上喷嘴(4)的横向对称轴在同一条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激振荡上喷嘴(4)的外表面通过第一减震橡胶(10a)与空心圆筒状内衬套(5)的内表面上的一个缺口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内衬套(5)的外围设有中心对称轴与内衬套(5)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圆筒状外壳(6),所述外壳(6)的内表面通过第二减震橡胶(10b)与内衬套(5)的外表面密封固定相连,所述内衬套(5)的出口端设有第三减震橡胶(10c),所述第三减震橡胶(10c)将外壳(6)的内表面与碰撞壁(7)的外表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碰撞壁(7)为内部开有空心圆柱腔体的圆台体,所述碰撞壁(7)的出口端通过第四减震橡胶(10d)与下游喷嘴(8)的入口端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下游喷嘴(8)的出口端密封固定连接下节管道(9)的入口端,所述内衬套(5)内的空心圆筒、碰撞壁(7)内的空心圆柱腔体及下游喷嘴(8)内的空心腔体构成腔室(1),所述腔室(1)两端分别与进气管(2)和出气管(3)保持内部相通;
所述外壳(6)的外表面上开有八个对称分布的通孔(11a),八个所述通孔(11a)的中心线均与外壳(6)的横向轴线垂直,且八个所述通孔(11a)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1mm;
所述内衬套(5)上与八个所述通孔(11a)坚直对应的位置均设有3mm的下沉孔,八个所述通孔(11a)内均滑动设有导向杆(11),八个所述导向杆(11)外围均套有减震弹簧(12),八个所述减震弹簧(12)的一端深入下沉孔内部,另一端与外壳(6)保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管道增压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有锥角α1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管道增压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的最大内径DT为自激振荡上喷嘴(4)最小内径d1的3~8倍,所述自激振荡上喷嘴(4)出口端与碰撞壁(7)进口端之间的距离L为自激振荡上喷嘴(4)最小内径d1的6~8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管道增压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壁(7)的锥度α为11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管道增压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喷嘴(8)内有锥角α2为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管道增压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喷嘴(8)的最小内径d2为自激振荡上喷嘴(4)最小内径d1的1~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93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