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进胶流道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68881.3 | 申请日: | 2017-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3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金亚云;顾燕;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2 | 代理人: | 张芹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进胶流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内的进胶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为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多采用模具进行批量生产。那么传统模具的进胶口一般设置在产品上,在胶口与产品脱开的过程,会出现拉断或者在产品表面留下瑕疵点;即使不把进胶口设置在产品上,也会因为流道设置不合理,常常出现型腔内进料不充分或排气不彻底产生气泡点等问题造成产品表面缺损,导致产品合格率低下。因此,对于模具的流道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进胶流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进胶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模具型腔、主浇口和进胶口,所述的主流道下方垂直设有分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型腔包括产品槽、筋条、贯通流道和边框,所述的筋条横向穿过产品槽底部,并与产品槽其他部分相通,所述分流道与筋条相交的端处为进胶口,所述筋条与筋条之间平行排列,垂直于筋条设置至少一条贯通流道,筋条和贯通流道形成丰字或井字形流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丰字或井字形进胶流道结构,充分保证了进胶的平衡性,便于进胶余料和空气的排除,有效改善产品表面因缺料而缺损,从而整体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提高产品的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模具型腔四周设置边框。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进一步方便产品的进胶时余料和空气的排除及开模时产品的顶出。
作为优选的方案,主流道包括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第二主流道俯视呈放射状结构,第二主流道的中心垂直设有第一主流道,第一主流道的上端设有主浇口。
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二主流道俯视呈X形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保证主流道上胶料流通的平衡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进胶口沿分流道长度方向在末端部逐渐收缩为尖嘴型,进胶口管路内壁设置气泡排出机构。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胶料经过以上气泡排出机构,不仅可以有效排出存在的气泡,还可以增加进入模板型腔的胶料压力,保证进胶的平衡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边框四角设置定位孔。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保证上下模的合模的准确定位,提高模具精度,避免生产出产品的高度等不一致,降低产品不合格率。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分流道下端管路中,设置双螺旋凹槽。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可以对胶料进行搅拌,挤出料内气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模板型腔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主、分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进胶口气泡排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主流道,2.第二主流道,3.分流道,4.主浇口,5.进胶口,6.筋条,7.产品槽,8.贯通流道,9.边框,10.定位孔,11.模具型腔,51.第一段气泡排出机构,52.第二段气泡排出机构,53.第三段气泡排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一种注塑模具进胶流道结构,本实施例以手机侧键为例,对该进胶流道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注塑产品,并不限制于手机侧键。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一种注塑模具进胶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流道3,模具型腔11、主浇口4和进胶口5,上述的主流道下方垂直设有分流道3,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模具型腔11包括产品槽7、筋条6、贯通流道8和边框9,上述的筋条6横向穿过产品槽7底部,并与产品槽7其他部分相通,上述分流道3与筋条6相交的端处为进胶口5,上述筋条与筋条之间平行排列,垂直于筋条6设置至少一条贯通流道8,筋条6和贯通流道8形成丰字或井字形流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理工学院,未经南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8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板模
- 下一篇:一种双材质注塑模具的动模刀切式隐藏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