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盔式麻醉深度监护仪的脑电导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68338.3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8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军;崔海成;眭光辉;李文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78 | 分类号: | A61B5/0478;A61B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盔 麻醉 深度 监护 电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附件,具体涉及一种头盔式麻醉深度监护仪的脑电导联。
背景技术
在全身麻醉期间,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对于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提供手术条件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掌握全麻深度的监测和临床判断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传统的对麻醉深度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临床体征的观察。包括血压和心率、瞳孔对光反应、眼球欲动及流泪、呼吸量、体动反应、吞咽、唾液分泌等。但这些指标由于特异性不强,影响因素多,患者的个体差异大,难以准确客观的反映麻醉深度。
脑电双频指数(BIS,bispect ral index)是以用脑电来判断镇静水平和监测麻醉深度较为准确的一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反应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抑制状态,与镇静、意识、记忆有高度关联,与正常生理睡眠密切相关。
Nacrotrend指数是一个基于定量脑电图模式识别的新指数,其显示单通道原始脑电图(EEG,electroencephalogram),反应病人脑部意识状态。可兼容使用普通的心电极片,不必使用专利的电极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欧洲临床。其相比BIS监测有如下优势,电极成本低;可在大脑任意位置进行电极摆放;反应时间更短,约3~5秒;可进行左右脑半球对比。
目前的产品,无论是BIS还是Nacrotrend均使用湿式电极,其需要有人一个个进行贴服并注入电极膏,不仅操作繁琐,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因贴服不准导致测量误差较大,影响最后的监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头盔式麻醉深度监护仪的脑电导联,具有使用方便、快速的特点,且无需注入电极膏,佩戴后不易脱落,不易出现失误,提高了监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头盔式麻醉深度监护仪的脑电导联,其包括头盔式外壳,所述头盔式外壳内设有信号屏蔽层,所述信号屏蔽层内设有一层贴合人体头部形状的衬里,所述衬里上对应人体头部前额的位置设有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包括复数个干电极,每个所述干电极伸出头盔式外壳的部分与测试线相连。
上文中,测试线与相应的监护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盔式外壳上还设有第一调节旋钮和第二调节旋钮,
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一端伸入头盔式外壳内部并与衬里驱动连接,使得衬里相对于头盔式外壳做前后移动;
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一端伸入头盔式外壳内部并与衬里驱动连接,使得衬里相对于头盔式外壳做左右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下端设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衬里上沿衬里前后移动方向设有与第一驱动齿轮相配合的第一齿条;
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下端设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衬里上沿衬里左右移动方向设有与第二驱动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条。
优选地,所述头盔式外壳为硬质外壳,其由高弹性塑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信号屏蔽层为金属网,该金属网可以为富含弹性的铜质或者铝质的金属网,用以屏蔽外界信号的干扰。
优选地,所述信号屏蔽层与头盔式外壳之间经卡钩或螺丝固定。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干电极与头盔式外壳之间均设有弹簧,能够使得干电极可以轻易收缩,并在佩戴时,在人体前额部保有一定压力,确保干电极与人体良好接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头盔式的外壳,将电极位置很好的进行初定位,后续只需为患者带上头盔即可,使用方便、快速,且不容易出现失误;
2.本发明在电极和头盔式外壳之间设置弹簧,能够使得电极与患者的头部皮肤良好接触,只要外壳佩戴无误,则电极不会脱落;
3.本发明的电极采用干电极,无需注入电极膏,且电极经过消毒后可多次使用,减少多次测量时电极的使用成本;
4.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头盔式外壳;2、信号屏蔽层;3、头部;4、干电极;5、测试线;6、弹簧;7、第一调节旋钮;8、第二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8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粉库底散装机收尘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生物组织识别装置、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