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碳-14测量的制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8189.0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2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郭贵银;陈超峰;黄彦君;姚建林;张海英;杨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陈婷婷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14 测量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环境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碳‑14测量的制源系统,包括依次密闭连通的用以生成CO2的发生装置、用以干燥CO2的干燥装置、用以测定CO2量的探测器、以及用以吸收CO2形成样品源的吸收装置,所述探测器至少具有与所述干燥装置的出气端相连的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独立的第二通道,所述探测器与所述吸收装置之间设有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转换装置,当所述转换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吸收装置吸收CO2,当所述转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吸收装置停止吸收CO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能实现CO2的定量吸收,稳定制得不同含量的碳‑14样品源,全程自动控制和实施,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探测效率高,操作方便,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碳-14测量的制源系统,应用于空气、水和生物样品中碳-14的检测。
背景技术
14C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同时也是核设施排放的最主要的放射性核素之一,半衰期为5730年,发射纯β射线,最大能量156 keV。考虑到14C能量较低,最适用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液闪谱仪测量。鉴于此,传统的14C制源方法是碳酸钙沉淀与闪烁液混合,制成胶体样品源,该方法优点是可定量加入碳酸钙粉末,保证测量体系一致,操作简单,缺点是探测效率低,样品保存时间相对较短。近年,推出了另一套制源方法,通过有机碱/无机碱吸收CO2后制成样品源,该方法优点是探测效率高,保存时间长,缺点是操作复杂,CO2吸收量不稳定,导致探测限及不确定度波动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测量方法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于碳-14测量的全自动的制源系统,全程通过程序控制和实施,可以实现CO2的定量吸收,操作方便,稳定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碳-14测量的制源系统,包括依次密闭连通的用以生成CO2的发生装置、用以干燥CO2的干燥装置、用以测定CO2量的探测器、以及用以吸收CO2形成样品源的吸收装置,所述探测器至少具有与所述干燥装置的出气端相连的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独立的第二通道,所述探测器与所述吸收装置之间设有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转换装置,当所述转换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气端、所述吸收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气端依次相连通;当所述转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转换装置直接将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气端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制源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转换装置信号相连并控制所述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装置,当所述探测器检测到的经所述第一通道进入的CO2量与自所述第二通道流出的CO2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时,所述转换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探测器检测到的经所述第一通道进入的CO2量与自所述第二通道流出的CO2量之间的差值达到预设值时,所述转换装置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装置为平面四通阀,所述吸收装置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平面四通阀的其中两管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气端、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气端相连,所述平面四通阀的另外两管口分别与所述吸收装置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81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定腐殖质抗氧化能力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子晶体传感单元及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