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救生船动力补充的搜救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66864.6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谢少荣;姚骏峰;李小毛;罗均;彭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B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救生船 动力 补充 搜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救生船动力补充的搜救艇。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海上救援通常都是小型救生船,因为救援时间有限,需要救生船能具有较高的速度以对遇险人员进行及时救治。但高速的航行状态会使得救生船动力消耗过快,特别是救援距离较远,待救援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救生船很可能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这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动力补充则会造成救援失败。所以海上救援时小型救生船的动力充足是救援成功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小型救生船救生过程中动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救生船动力补充的搜救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救生船动力补充的搜救艇,包括艇体,在艇体的前部安装有通讯设备和控制系统,艇体的中部设有救生舱,救生舱上部有透明顶棚;艇体的尾部设有舱门,所述舱门通过液压系统实现舱门的开关运动;在艇体的尾部右侧靠近舱门的位置设置有动力补充装置,在艇体的尾部靠近动力补充装置处设置有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上有夹紧装置。
对小型救生船的对接方式为滑道式的布放对接;舱门由控制系统中的驱动控制模块控制其开关状态,舱门(打开时用作滑道回收动力不足的救生船,所述动力补充装置上装有用于连接救生船动力系统的动力补充对接端子,以及动力监测模块。
所述通讯设备为无线通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模块、路径规划模块、驱动控制模块、定位导航模块,分别与通讯设备数据互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搜救艇能够通过通讯设备接收小型救生船动力不足时发出的信号以及位置信息,自主导航至该位置对救生船进行滑道回收,以进行动力补充并将救生船上的待救援人员转移。实现了小型海上救生船的及时动力补充以及人员转移,保证救生工作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动力补充的搜救艇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动力补充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救生船动力补充的搜救艇,包括艇体1,在艇体1的前部安装有通讯设备7和控制系统,艇体1的中部设有救生舱5,救生舱上部有透明顶棚6;艇体1的尾部设有舱门3,所述舱门3通过液压系统4实现舱门3的开关运动;在艇体1的尾部右侧靠近舱门3的位置设置有动力补充装置2,在艇体1的尾部靠近动力补充装置2处设置有升降平台8,升降平台8上有夹紧装置8a。
对小型救生船的对接方式为滑道式的布放对接;舱门3由控制系统中的驱动控制模块控制其开关状态,舱门3打开时用作滑道回收动力不足的救生船,所述动力补充装置2上装有用于连接救生船动力系统的动力补充对接端子,以及动力监测模块。
所述通讯设备7为无线通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模块、路径规划模块、驱动控制模块、定位导航模块,分别与通讯设备7数据互联。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1. 接收动力不足救生船信号:
小型救生船与本动力补充搜救艇之间通过通讯设备7数据互联。当小型救生船上的动力低于设定值时停止前进,其动力监测设备将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动力不足信号,其定位系统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位置信息。搜救艇通过通讯设备7接收这些信息,获取动力不足的救生船的位置信息。
2.导航至发出信号的救生船位置:
由通讯设备7接收到的信息经智能信息处理模块处理,然后发送至定位导航模块以及路径规划模块,结合搜救艇自身位置信息、救生船位置信息以及全局地图生成最佳航行路线,并自动导航至发射信号的救生船位置;另外该信息也会发送至驱动控制模块,用于驱动动力补充搜救艇开始航行。
3.对动力不足的救生船进行滑道回收:
当搜救艇快速航行至动力不足的救生船位置时,将艇尾朝向救生船船头。通过驱动控制模块控制液压系统4工作,打开艇尾部的舱门3,如图1中3a所示,形成滑道。利用救生船剩余的动力启动其动力系统,由滑道驶至动力补充搜救艇尾部,实现救生船的滑道回收。如图1所示,因为舱门3打开的部分为艇体左侧舱门,所以回收位置在艇尾左侧靠近动力补充装置2的位置,以方便进行连接。
4.动力补充以及人员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6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地移船下水方法
- 下一篇:海上漂浮救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