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网络升压电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5014.4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东;梁洪源;王志洋;陈思哲;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08 | 分类号: | H02M3/08;H02M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1006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升压 电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网络升压电路系统,包括用于进行第一级升压的第一Z网络、用于进行第二级升压的第二Z网络、开关切换电路、续流二极管和负载;第一Z网络与第二Z网络结构不同;开关切换电路包括切换二极管、第一储能电容、辅助电容和开关管。本发明通过采用两级Z型网络进行升压,且仅包含一个开关管,即保证了所需的升压增益,又提高了升压电路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压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Z网络升压电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活、生产对电力电子电路的要求日益苛刻,工业上也需要更高增益的升压电路,而传统的Boost电路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的需要。通过多个Boost环节电路来级联升压的传统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开关管数目的增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下降,若其中一个环节崩溃,整个系统将会崩溃。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Z网络升压电路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Z网络升压电路系统,通过采用两级Z型网络进行升压,且仅包含一个开关管,避免了多个开关管导致的系统稳定性低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Z网络升压系统,包括用于进行第一级升压的第一Z网络、用于进行第二级升压的第二Z网络、开关切换电路、续流二极管和负载;所述第一Z网络与所述第二Z网络结构不同;
所述开关切换电路包括切换二极管、第一储能电容、辅助电容和开关管;
所述第一Z网络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切换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辅助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切换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Z网络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Z网络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辅助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一点;
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负载的第一端,所述负载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二端共同连接至电源负极。
优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负载并接的第二储能电容。
优选地,所述第一Z网络或所述第二Z网络具体包括:
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后作为Z网络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Z网络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Z网络或所述第二Z网络具体包括:
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
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后作为Z网络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一点;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连接于一点;
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后作为Z网络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Z网络或所述第二Z网络具体包括:
第五电感和第六电感、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二电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5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作三维物体的工艺和设备
- 下一篇:作为平视显示器的复合玻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