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私有云加密数据访问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2808.5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7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倪秉炬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私有 加密 数据 访问 方法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私有云加密数据访问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对私有云程序的登录请求;接收登录私有云程序的用户名和密码;当所述用户名和密码是公有云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且对用户名和密码验证通过时,对私有云程序中的私有云账户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访问。本申请的私有云加密数据访问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实现了自动在终端上搭建私有云,并通过伪加密技术,对文件进行快速的加密,为用户带来了快速、安全、有保障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私有云加密数据访问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机愈加依赖。不仅仅使用手机进行打电话、发信息等功能,还对其进行游戏、看视频、摄影、办公等功能。然而,手机的存储空间都是有限的,而且往往都不大。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不断提高,照片与视频文件也越来越大。为了及时释放手机空间,用户往往会使用公有云程序,例如:手机厂商提供的云服务,或者是第三方云平台,例如:百度云等。而对于不使用公有云的用户来说,就需要定期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文件复制到个人电脑中。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方案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随着成本的提高及政策管控,目前关闭云服务的厂商越来越多。
2、一旦云服务关闭,用户同步自己的数据显得过于手忙脚乱。
3、云服务收费越来越高,免费的服务越来越少,比如百度云同步视频文件就需要收费。
4、重要文件放在公有云有泄密的风险。
5、用户手动备份数据到电脑上,操作繁琐,费时麻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私有云加密数据访问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公有云存储数据管控困难、泄密风险高,以及手动备份数据的繁琐麻烦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私有云加密数据访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对私有云程序的登录请求;
接收登录所述私有云程序的用户名和密码;
判断所述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是公有云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
若是,则对所述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
当对所述用户名和密码验证通过时,对所述私有云程序中的私有云账户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访问。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私有云程序中的私有云账户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包括:
将所述用户名和密码合并为字符串,并使用所述字符串作为加密掩码;
对所述私有云账户中的文件分别使用所述加密掩码进行异或计算。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私有云程序中的私有云账户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包括:
提取登录所述私有云程序的用户名和密码;
判断所述用户名和密码合并的字符串与所述加密掩码是否相同;
若是,则对所述私有云账户中的文件进行逆向异或计算;
读取所述私有云账户中的文件。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私有云程序中的私有云账户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包括:
在本地数据库中,接收读取所述私有云账户文件的指令;
提取登录所述私有云程序的用户名和密码;
判断所述用户名和密码合并的字符串与所述加密掩码是否相同;
若是,则读取所述私有云账户中的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28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