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高硫易切削钢的冶炼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2353.7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9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陈兴华;马骏;翟卫江;胡志勇;韦士昆;周士北;许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2C38/60;C22C38/02;C21C7/06;B22D11/111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高硫易 切削 冶炼 工艺 | ||
本发明是一种低碳高硫易切削钢的冶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㈠转炉出钢时后搅,转炉出钢要求终点氧≤600ppmm;㈡采用先倒渣后出钢;㈢精炼渣系为Al2O3‑CaO‑SiO2,碱度控制1.5‑2.5;㈣精炼过程采用铝线和钙线进行沉淀脱氧,吊包前10‑15min不喂铝线脱氧;㈤脱氧合金化后吹氩3‑5min后定氧,氧含量20‑50ppm后进入静搅阶段;㈥连铸过程采用保护渣、低碳覆盖剂,过热度20‑40℃,结晶器水量90‑120m3/h,比水量0.6‑0.9l/kg,保证铸坯质量;本发明可解决低碳高硫易切削钢的生产工艺难点,保证浇注过程稳定控流,连续浇注时间10h以上,在保证铸坯质量的同时提高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高硫钢的冶炼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铸坯质量优良的低碳高硫易切削钢的冶炼工艺。
背景技术
易切削钢精炼过程造渣及脱氧工艺对硫、氧含量的稳定控制至关重要,脱高温条件下高硫钢中氧位控制不当易使耐火材料浸蚀,连铸生产过程中造成控流不稳,液面波动频繁,容易造成卷渣及少流停机,且影响铸坯质量;低碳高硫钢是裂纹敏感性钢种,工艺不当容易造成铸坯内部裂纹、表面凹陷等缺陷,甚至出现漏钢等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低碳高硫易切削钢的冶炼工艺,可解决低碳高硫易切削钢的生产工艺难点,通过转炉出钢脱氧合金化、精炼合理的造渣工艺稳定控制硫、氧含量,保证钢水可浇注性,连铸采用专用塞棒、水口,保证浇注过程稳定控流,连续浇注时间10h以上,在保证铸坯质量的同时提高产量。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碳高硫易切削钢的冶炼工艺,低碳高硫易切削钢中碳的质量百分比为0.05-0.08%,硅的质量百分比≤0.05%,硫的质量百分比为0.2-0.4%,全氧80-150ppm;包括以下步骤:
㈠转炉出钢时后搅,降低钢水氧化性,转炉出钢要求终点氧≤600ppmm,根据终点氧加入铝块1.2-2.0kg/t脱氧,加入低碳锰铁10-15kg/t、硅铁合金0.3-0.6kg/t、硫铁矿15-20kg/t和石灰5-7kg/t合金化;
㈡采用先倒渣后出钢并使用挡渣锥挡渣出钢,杜绝下渣及避免转炉渣卷入钢包;
㈢精炼渣系为Al2O3-CaO-SiO2,碱度控制1.5-2.5之间;
㈣根据钢水氧位在精炼过程采用铝线0-50m和钙线100-200m进行沉淀脱氧,底搅采用100-200l/min搅拌,加入铝丝10-20kg、硅钡钙80-100kg和硅铁0.3-0.7kg/t扩散脱氧,吊包前10-15min不喂铝线脱氧;
㈤脱氧合金化后吹氩3-5min后定氧,根据脱氧情况,要求氧含量20-50ppm后进入静搅阶段;
㈥连铸过程采用保护渣和低碳覆盖剂(降低卷渣的风险),过热度20-40°C,结晶器水量90-120m3/h,比水量0.6-0.9l/kg,保证铸坯质量;
㈦采用塞棒和整体水口,连铸生产过程中塞棒控流达10-12h,结晶器液面波动±5mm内,同时防止耐材外来夹杂进入钢水。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低碳高硫易切削钢的冶炼工艺,其中连铸过程保护渣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aO:25-32%、SiO2:33-39%、Al2O3:12-16%、MgO:0-3%、R2O:2-6%、 CaF2:0-5%、C: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2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