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负电极集流体的生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62230.3 | 申请日: | 2017-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6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许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7/06 | 分类号: | C25D7/06;H01M4/66;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曾晓芒 |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电极 流体 生成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锂电池负电极集流体的生成装置,本装置中,钛辊中间紧密套有耐腐蚀的橡胶圈,钛辊两端还套有橡胶盖,门型吊架的两根吊杆之间固定有一根滑杆,本装置还包括两个清扫部件,扫部件的圆弧清扫刷,紧贴于橡胶圈与橡胶盖之间的钛辊表面。本发明中,橡胶圈将钛辊分成两段,每段与电解液接触,可同时进行两组宽度的铜箔生成,对于不同规格的铜箔生产,无需更换不同长度的钛辊,降低成本;另外,在钛辊两端设置橡胶盘,可以避免铜箔边缘生成毛刺;此外,还设置了清扫部件,实现对两段钛辊的表面进行不间断清刷,保持钛辊表面整洁,避免铜箔表面出现杂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负电极集流体的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成锂离子电池的四大主要部分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离膜和电解液。但是,除了主要的四大部分外,用来存放正负极材料的集流体也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通常使用的正极集流体是铝箔,负极集流体是铜箔,为了保证集流体在电池内部稳定性,二者纯度都要求在98%以上。随着锂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用于数码产品的锂电池还是电动汽车的电池,我们都希望电池的能量密度尽量高,电池的重量越来越轻,而在集流体这块最主要就是降低集流体的厚度和重量,从直观上来减少电池的体积和重量。
随着近些年锂电迅猛发展,锂电池用集流体发展也很快。正极铝箔由前几年的16um降低到14um,再到12um,现在已经不少电池生产厂家已经量产使用10um的铝箔,甚至用到8um。而负极用铜箔,由于本身铜箔柔韧性较好,其厚度由之前12um降低到10um,再到8um,到目前有很大部分电池厂家量产用6um,以及部分厂家正在开发的5um/4um都是有可能使用的。由于锂电池对于使用的铜铝箔纯度要求高,材料的密度基本在同一水平,随着开发厚度的降低,其面密度也相应降低,电池的重量自然也是越来越小,符合我们对于锂电池的需求。
铝箔主要以压延方法制备而成,而铜箔制备方法,主要有压延铜箔和电解铜箔两种。电池发明的早期,由于铜箔制备工艺设备技术等的限制,主要使用成本较高的压延铜箔,压延铜箔是将铜板经过多次重复辊轧而制成的原箔(也叫毛箔),根据要求进行粗化处理。
目前铜箔电解工艺中,首先将铜先经溶解制成硫酸铜溶液,再在专用的电解设备中将硫酸铜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沉积而制成原箔,然后根据要求对原箔进行表面处理、耐热层处理及防氧化处理等一系列的表面处理。电解设备主要是包括钛辊和阳极板,钛辊部分沉浸在硫酸铜电解液中,通过电解工艺在钛辊表面生成一层铜箔,然后经过后续处理并收卷,当电解电流不变时,钛辊的转动速度决定了铜箔生成厚度。钛辊连续转动,收卷装置连续收卷,可以形成连续不断的铜箔卷。但是经过钛辊长时间工作后,会再钛辊表面留有杂质微粒或者空气浮层,使得生成的铜箔表面分布有杂质,影响铜箔导电性能。另外生成的铜箔边缘还有毛边现象。此外,钛辊的长度一定,当需要生产不同宽度的钛辊时,需要更换相应尺寸长度的钛辊,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负电极集流体的生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铜箔生成装置得到的铜箔表面有杂质、有毛边而且只能生产固定尺寸铜箔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2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