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自防护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2192.1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0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饶磊;王沛芳;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河道 防护 生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自防护生态浮床,属于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包括水生植物和浮床基体,浮床基体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水生植物种植在浮床基体上,包括防护板、提拉绳和前固定杆;以水流方向为参照防护板位于浮床基体前侧,前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河床,前固定杆上端穿过浮床基体前端伸出水面,防护板外形为弧形,防护板两端转动连接浮床基体前侧两端,防护板中端固定连接提拉绳前端,提拉绳中端滑动连接前固定杆顶部,提拉绳后端固定连接浮床基体。本发明在浮床来水方向上设置有防护板,可有效的阻挡并分流高流速水体对浮床根系区的直接冲击,从而保护了根系及表面生物膜结构的形成和发育,同时也防止汛期水流中的垃圾对植物根系的缠绕包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自防护生态浮床,属于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区域人口密度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快速上升,很多河道的污染负荷已接近或超过其临界值,污染形势严峻。目前,已有了多种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方法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之中。其中,人工生态浮床是一种典型的地表水生态修复技术,该方法不仅具有净化水质、改善水面景观、创造动植物栖息空间、消波等综合功能,而且投资低、处理效果好、无环境风险和二次污染,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地关注。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众多,城市分布密集,且工业发达,区域河流的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在这些河道中布设生态浮床能较好的改善河流的污染状况,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但这一地区又是洪水多发区,许多河道在汛期承担着泄洪排涝的作用。目前所广泛使用的浮床的结构形式、排布方式和外形都有多种类型,且各种具有增强净化能力的生态浮床也在不断涌现,如在浮床上设置曝气装置以及在浮床下方悬挂仿生填料等,这些技术都有效提地高了生态浮床的处理效果,但却都不具备避洪功能。当上述生态浮床应用于行洪河道时,在汛期河道行洪时会产生严重的阻水作用,增加水面的雍高,同时在大水流的冲击作用下,水流对浮床植物根系的持续冲击不利于根系表面生物膜的形成和发育,同时也会极大的减少根系周围微生物和水生动物的数量,甚至极易造成植物根系断裂和表面生物膜的脱落等现象,且行洪时顺流而下的垃圾也会撞击或缠绕植物根系或填料,使得汛期过后浮床的净化效率会大幅度降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其净化功能。因此,目前常用的生态浮床在此类行洪河道中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自防护生态浮床,旨在克服目前广泛使用的普通浮床在河道行洪期根系受损严重、阻流作用大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大人工生态浮床的应用范围,提高其水质净化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自防护生态浮床,包括水生植物和浮床基体,所述浮床基体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水生植物种植在所述浮床基体上;包括防护板、提拉绳和前固定杆;以水流方向为参照所述防护板位于所述浮床基体前侧,所述前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河床,所述前固定杆上端穿过所述浮床基体前端伸出水面,所述防护板外形为弧形,所述防护板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浮床基体前侧两端,所述防护板中端固定连接所述提拉绳前端,所述提拉绳中端滑动连接所述前固定杆顶部,所述提拉绳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浮床基体。
优先地,包括两个支撑座和固定销,所述支撑座外形为“Z”型,所述支撑座包括上横板、竖板和下横板,所述上横板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上端,所述下横板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下端,所述上横板前端竖向开设配合所述防护板的U型槽,所述防护板左端顶部和右端顶部均开设一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均位于一所述U型槽中且分别通过一所述固定销转动连接相对应的所述U型槽,所述下横板上均竖向开设若干个螺钉孔,两个支撑座均分别通过螺钉穿过所述螺钉孔固定连接所述浮床基体前侧两端。
优先地,包括滑轮和拉环,所述滑轮转动连接所述前固定杆顶端,所述拉环固定设置在所述浮床基体上,所述提拉绳中端滑动连接所述滑轮,所述提拉绳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21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架式机箱结构
- 下一篇:一种建筑动漫设计用计算机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