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干旱区缓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62176.2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1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刘青林;李富春;张登奎;张恩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3/02;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2102 | 代理人: | 张晋 |
地址: |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旱区 缓坡 打结 垄沟 种植 方法 | ||
1.一种半干旱区缓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1)筑垄作沟:在5°-20°缓坡地沿等高线用原地土壤修筑集雨垄,集雨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集雨垄高为15-20cm,集雨垄底宽为35-40cm,集雨垄上垄面与沟面夹角为5°-10°,集雨垄下垄面与沟面夹角为50°-60°;相邻两集雨垄的垄脚之间为沟,沟作为种植区,沟宽约为60cm,沟坡度约为0°;
(2)施肥:过磷酸钙350-420kg hm-2和尿素220-300kg hm-2作为基肥,播种前2种肥料混合撒在沟内土壤表面,然后翻入土壤,施肥深度20-30cm;
(3)集雨垄覆盖:采用普通塑料薄膜、生物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或生物炭等材料覆盖集雨垄;集雨垄覆盖主要优点是增加土壤水分、地温、耕作层矿质营养含量、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4)播种:采取穴播或条播,在沟内种植作物;
(5)打结:在沟内取土修筑打结垄,打结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打结垄高度约为10-15cm,打结垄长度约等于60cm(沟宽),打结垄底宽约为20cm,打结垄垄脚之间距离为2.5-5m;相邻沟内打结垄排列方式为交错排列;设置打结垄主要优点是将降雨和径流进行沟内拦截,避免径流在沟内向低处局部汇集,减缓径流在沟内流动速度,增加径流在沟中滞留时间,从而有效减少沟内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6)田间管理:在作物全生育期,播种期施基肥1次,不施追肥,采用人工除草;利用自然降雨,不进行灌溉;
(7)收获:采用手工收获穴播或条播作物;
(8)收获后维护;在作物收获后,维护集雨垄和打结垄形状和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干旱区缓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适宜打结垄的土壤含水量为14%-19%,手工木板拍打打结垄适宜拍打强度为1.7-2.5kP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干旱区缓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播种:对穴播类作物,马铃薯和玉米播种密度分别为0.8-1.2×105株hm-2和4.8-5.2×104株hm-2,播种深度分别为15-20cm和8-10cm;对条播类作物,紫花苜蓿、燕麦和春小麦播种量分别为20-22.5kg hm-2、120-140kg hm-2和225-270kg hm-2;紫花苜蓿播种深度为1-2cm,燕麦和春小麦播种深度为3-5cm。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半干旱区缓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集雨垄覆盖:在播种前1-2月采用普通塑料地膜覆盖集雨垄;普通塑料地膜离地面高度为2-3mm;普通塑料地膜埋入垄边土壤深度为2-3cm;步骤(5)打结,在地形坡度为5°-8°,适宜打结垄垄脚之间距离为4.5-5.0m。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半干旱区缓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集雨垄覆盖:在播种前7天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集雨垄;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的拉力是普通地膜的拉力1/6-1/8;生物可降解地膜离地面高度为3-5mm;生物可降解地膜埋入垄边土壤深度为5-10cm;步骤(5)打结,在地形坡度为8°-11°,适宜打结垄垄脚之间距离为4.0-4.5m。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半干旱区缓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集雨垄覆盖:采用液体地膜覆盖集雨垄,在喷施液体地膜之前,将粉状液体地膜与水按1:15混合,混合液搅拌5-10min,待粉状液体地膜充分溶解后,用喷雾器将混合液均匀喷施于集雨垄表面,粉状液体地膜喷施量为90kg hm-2,混合液施量为1440kg hm-2;所述的步骤(5)打结,在地形坡度为11°-14°,适宜打结垄垄脚之间距离为3.5-4.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21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网球捡球器
- 下一篇:羽毛球自动整理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