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的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2070.2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葛荣雨;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B23C3/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片式 平行 分度 凸轮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的成形方法。本发明包括:第一步,采用锻造或铸造等工艺,制作出两凸轮片为一个整体的凸轮毛坯件;第二步,根据粗加工的轮廓曲线对上凸轮片和下凸轮片进行粗加工,第三步,根据半精加工的轮廓曲线对下凸轮轮廓进行半精加工,半精加工的加工余量0.1~0.2 mm;第四步,将下凸轮片固定于半精加工的凹槽I内,对上凸轮片轮廓进行半精加工,半精加工的加工余量0.1~0.2 mm;第五步,根据精加工的轮廓曲线对上凸轮片轮廓进行精加工;第六步,将上凸轮片固定于精加工的凹槽II内,根据精加工的轮廓曲线对下凸轮片轮廓进行精加工。本发明的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的成形方法能够避免装配误差,减小加工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的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是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凸轮片同时控制一个从动件,能够实现小分度大步距的输出,由于其具有很好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间歇性分度运动。平行分度凸轮与传统的间歇机构相比,它具有刚性好、振动冲击小、噪声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并且它能够延长从动轮的使用寿命;如今,平行分度凸轮机构在制药、食品、电子等行业的自动化机械及生产线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平行分度凸轮的上凸轮片和下凸轮片是分离的,如附图1所示,上凸轮片、下凸轮片通过螺栓和销固连在中间的轴套上,从而组成平行分度凸轮。成形时,上凸轮片、下凸轮片、轴套先分别加工,然后组装。由于上凸轮片和下凸轮片的廓线是对称的,因此在加工时,将两片凸轮片毛坯合在一起按同样的廓线进行铣削加工;在安装时,将其中一片凸轮翻转180°,调节好两片凸轮错开的角度,最后安装在轴套上。这种成形方法,上凸轮片和下凸轮片是分离的,其中一片凸轮需要翻转180°后安装到轴套上面,如此导致装配基准和加工基准不同,产生装配误差,加工误差也较大,这样加工后的平行分度凸轮产生的实际轨迹与理论轨迹相差较大,严重影响了从动件的运动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的成形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的成形方法,第一步:采用锻造或铸造等工艺,制作出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毛坯件,包括上凸轮片、下凸轮片和轴套,所述上凸轮片,下凸轮片和轴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锻造或铸造;
第二步:上凸轮片和下凸轮片的粗加工,利用长T型螺栓、长T型螺母、压板将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的毛坯件固定在工作台上面,接着通过短T型螺栓、短T型螺母、压板将下凸轮片固定在工作台上,根据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所需要的粗加工轮廓曲线,利用立铣刀将上凸轮片轮廓进行铣削粗加工,粗加工预留0.2~0.3mm加工余量,然后利用面铣刀将上凸轮片外表面进行铣削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然后将已经粗加工上凸轮片的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工件从工作台上拆卸并上下翻转180度,再将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的工件利用长T型螺栓、长T型螺母、压板固定在工作台上面,接着通过短T型螺栓、短T型螺母、压板将上凸轮片固定在工作台上,根据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所需要的粗加工轮廓曲线,利用立铣刀将下凸轮片轮廓进行铣削粗加工,粗加工预留0.2~0.3mm加工余量,然后利用面铣刀将下凸轮片外表面进行铣削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第三步,下凸轮片轮廓的半精加工,紧接着第二步的下凸轮片轮廓的粗加工,根据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所需要的半精加工轮廓曲线,利用立铣刀将下凸轮片轮廓进行铣削半精加工,并预留0.1~0.2 mm的加工余量;
第四步:上凸轮片轮廓的半精加工,将第三步中已经半精加工下凸轮片的两片式平行分度凸轮工件从工作台拆卸,并将下凸轮片利用长T型螺栓、长T型螺母、压板固定于半精加工夹具的凹槽I内;通过短T型螺栓、短T型螺母将半精加工夹具固定在工作台上面,通过立铣刀按照半精加工的轮廓曲线对上凸轮片轮廓进行半精加工,并预留0.1~0.2 mm的加工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2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