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路自硬砂混砂造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2035.0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4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颜彬;顾祖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金呈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04 | 分类号: | B22C5/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43521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砂混砂 造型 装置 | ||
一种双路自硬砂混砂造型装置,包括立柱;混砂筒的左端固定在混砂筒筒座上,混砂筒筒座具有筒座支承轴,混砂筒的右端端面上有横梁固定座;砂料引入斗,支承于混砂筒的左端上部且与混砂筒腔相通;横梁,其左端与砂料引入斗座固定,右端与横梁固定座固定;固化剂引入机构和树脂引入机构设在横梁上且与混砂筒腔相通;特点:还包括型砂紧实机构和导砂门驱动机构,混砂筒出料管包括紧实砂出料管和非紧实砂出料管,紧实砂出料管与非紧实砂出料管上部之间设导砂门,型砂紧实机构设在紧实砂出料管上,导砂门驱动机构设在横梁固定座上且与导砂门连接。在置于砂箱内的型模的周围形成强度大的紧实型砂层;节省造型成本、减小型砂发气量,方便型砂再生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造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路自硬砂混砂造型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自硬砂混砂装置称为混砂机,用于将作为粘结剂的液态树脂以及作为反应促进剂的液态固化剂与作为骨料的砂料搅拌均匀成为型砂(也称“造型砂,以下同”),将型砂直接引入砂箱成型盒进行造型制芯,这在浇铸件例如玻璃模具的制造过程中广为应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自硬砂混砂装置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文献A).CN201530049U推荐的“树脂自硬砂设备用混砂搅龙”,该专利的积极意义在于;通过固化剂注入口设置固化剂喷嘴以及在树脂注入口处设置树脂喷嘴来增大与搅龙内的砂料的接触面(接触范围),既可增进混砂均匀效果,又能缩短混砂时间并且可适度节省固化剂和树脂,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05段和0014至0016段。文献B).CN103722123A提供的“一种用于自硬砂混砂机的沸腾装置”,该专利申请方案的建树在于;通过在一级搅拌装置与二级搅拌装置之间设置一沸腾箱,当作为前述骨料的干砂向二级搅拌装置转卸时先转入沸腾箱中,由沸腾箱上的喷吹装置使砂料(即干砂)在沸腾砂内沸腾,干砂中的灰分上升悬浮,由旋风分离器将灰分抽出,改善干砂质量,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第0007段、0012段和0019段。
由于包括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在内的自硬砂混砂装置均不具有将型砂紧实的功能,即仅具有混砂的功能,因而在由自硬砂混砂装置将型砂以自然流方式引入砂箱或型盒内后需凭借振实台将砂箱内的型砂振紧实以及由工人辅助紧实。这种紧实方式的欠缺在于:其一,由于紧实效果难以保障,因而易产生铸件粘砂,而铸件粘砂会引发铸件砂眼,影响铸件质量;其二,由于工人辅助紧实与工人的经验、责任心乃至情绪等因素相关,因而辅助紧实效果难以稳定;其三,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且效率低。
此外相对于同批次产品如型模,已有技术普遍采用相同强度的型砂,即由自硬砂混砂装置混出的并引入砂箱或型盒内的型砂的强度由内及外是相同的,并且长期以来始终受到业界戒律般地遵从,未见提出质疑的相关报道。然而在本申请人多年来的生产实践中发现:在保持型腔不变形、不退让的过程中,型腔由内向外所需的型砂强度是不同的,即内部强度大(高),而外部强度小(低)。从而表明已有技术中采用单一强度即采用相同强度造型用砂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或称盲目性,其结果是造成固化剂以及树脂的浪费。还有,由于固化剂和树脂的价格相对于砂料而言要昂贵得多,因而导致造型成本增大;又由于固化剂和树脂用量越大,型砂的发气量也越大,因而铸什产生气孔的几率越高,并且对型砂的回用再生难度越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型砂以紧实状态进入砂箱而得以在置于砂箱内的型模的周围形成强度大的紧实型砂层、有利于在紧实型砂层外形成强度小于紧实型砂层的外围型砂层而得以避免固化剂以及树脂的盲目浪费并节省造型成本、减小型砂发气量、降低铸件气孔发生几率、便于型砂再生回用并且有益于减轻对环境影响的双路自硬砂混砂造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金呈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金呈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2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模冷墩机换模辅助机械手系统
- 下一篇:型砂回收传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