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动器差速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1982.8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6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高丽丽;葛铠;张庆;赵娟;张磊;谷捷;单红波;李洪彪;刘懿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H48/11 | 分类号: | F16H48/11;B60K17/346 |
代理公司: | 11565 北京国之大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晓蕾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动器 差速器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动器差速器机构,包括壳体、前输出组件、后输出组件和行星齿轮组件,壳体的外周壁上设有传动齿轮,前输出组件包括前输出轴和设置于前输出轴右端的前输出齿轮,后输出组件包括后输出轴和设置于后输出轴左端的内齿圈,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左连接盘、右连接盘和多个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的两端均套设有衬套并对应安装在左连接盘和右连接盘上设置的行星齿轮安装孔中,前输出组件的前输出齿轮与多个行星齿轮啮合,前输出组件的前输出轴从左连接盘的左侧伸出,后输出组件的内齿圈与多个行星齿轮啮合,壳体套设内齿圈外侧且使与左连接盘固定连接,后输出组件的后输出轴从壳体的右侧伸出。其具有结构紧凑、动作灵活、可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分动器的轴间差速器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分动器用于多轴驱动车辆的底盘传动系统,其对输入动力进行轴间分配,分别向其前端驱动桥及后端驱动桥输出动力。分动器的性能参数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传动系统的动力性和安全性,属于底盘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车辆的各驱动桥可以通过分动器的差速器进行扭矩分配,其扭矩分配比(简称“分扭比”)是一项重要的性能参数,针对车辆底盘的多种布置形式,合适的分动器差速器分扭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各驱动桥的地面附着力,充分发挥车辆的动力性。目前本领域采用的车辆分动器差速器机构,主要为行星传动方式,在结构设计中由于受行星齿轮滚针轴承的承载能力有限、行星齿轮强度不足等因素影响,其分扭比一般大于2.2。这就导致了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且不能有效利用多轴车辆各驱动桥的地面附着力,无法充分发挥车辆的动力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动器差速器机构,其具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动作灵活、可靠性高的优点,可有效利用前后端驱动桥的地面附着力,充分发挥汽车的动力性。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动器差速器机构因行星齿轮滚针轴承承载能力有限、行星齿轮强度不足等因素影响致使其分扭比大于2.2,不能充分发挥车辆动力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动器差速器机构,包括壳体、前输出组件、后输出组件和行星齿轮组件,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前输出组件包括前输出轴和设置于前输出轴右端的前输出齿轮;所述后输出组件包括后输出轴和设置于后输出轴左端的内齿圈;所述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左连接盘和右连接盘,左连接盘的右侧面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连接柱,右连接盘与多个连接柱的右端固定连接,左连接盘和右连接盘之间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的两端均套设有衬套并使两端的衬套对应安装在左连接盘和右连接盘上设置的行星齿轮安装孔中;所述前输出组件的前输出齿轮置于多个行星齿轮的内侧并使其与多个行星齿轮啮合,前输出组件的前输出轴从左连接盘的左侧伸出,所述后输出组件的内齿圈套设在多个行星齿轮的外侧并使其内齿轮与多个行星齿轮啮合,所述壳体套设在后输出组件的内齿圈外侧且使其左端与行星齿轮组件的左连接盘固定连接,后输出组件的后输出轴从壳体的右侧伸出。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分动器差速器机构,其中,所述行星齿轮组件的左连接盘左侧还设有短套管;所述前输出组件的前输出轴上还设有太阳轮且使太阳轮处于短套管的左侧;还设有差速锁组件,所述差速锁组件包括滑动啮合套、差速拨叉以及与差速拨叉连接的驱动装置;滑动啮合套套设在太阳轮上并使两者滑动配合,短套管的左侧和滑动啮合套的右侧设有相互配合的接合齿。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分动器差速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差速拨叉轴、差速活塞、差速螺塞、差速汽缸端盖、差速螺母、差速弹簧和差速挡块。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分动器差速器机构,其中,所述右连接盘与多个连接柱的固定连接方式采用栓接,具体为,在多个连接柱上开设第一螺纹孔,并在右连接盘上开设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一通孔,采用多个第一铰制螺栓对应穿过右连接盘的第一通孔并旋装在连接柱的第一螺纹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1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位移传递的液压系统
- 下一篇:一种传动辊的分离式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