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灯多能的LED植物补光灯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60929.6 | 申请日: | 201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5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曹迴亚;苏德成;徐长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市祺亚德农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23/00;H05B33/08;A01G7/04;F21Y115/10;F21Y1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1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植物补光 金色 开花结果期 分段驱动 红色芯片 开关切换 绿色芯片 驱动电路 照明光源 阵列形式 补光灯 红色光 绿色光 共振 灯架 茎叶 全亮 色感 电路 隔离 芯片 驱动 | ||
1.一灯多能的LED植物补光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的LED芯片按阵列形式集成在一个灯架中,所述LED芯片包括一组波长为450~470nm的红色芯片、一组波长为580~595nm的金色芯片和一组波长625~640nm的绿色芯片,所述各组LED芯片各由一路驱动电路驱动,在根苗生长期第一组亮,发出450~470nm的红色光,在茎叶生长期第二组亮,发出580~595nm的金色光,在开花结果期第三组亮,发出625~640nm的绿色光,而在色感口感成熟期时三组全亮,发出650~660nm波长的光线,通过隔离共振分段驱动电路的开关切换实现一灯多能的植物补光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灯多能的LED植物补光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共振分段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驱动电路一、驱动电路二、驱动电路三以及控制电路,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整流滤波电路中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八电容C8,其中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并连接交流电源的L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并连接第八电容C8的正极及管脚OUT+,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并连接交流电源的N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八电容C8的负极相连并接地;
驱动电路一中包括集成电路U1、第五二极管D5、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三电感L3,其中集成电路U1的GND管脚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八电容C8的负极相连并接地,集成电路U1的OVP管脚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集成电路U1的CS管脚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负极相连并接地,集成电路U1的VCC管脚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相连并连接管脚VCC-A,集成电路U1的D管脚与第三电感L3的一端和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六电容C6的正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及管脚OUT+相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C6的负极、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管脚OUT-A;
驱动电路二中包括集成电路U2、第六二极管D6、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电感L2,其中集成电路U2的GND管脚接地,集成电路U2的OVP管脚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集成电路U2的CS管脚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负极相连并接地,集成电路U2的VCC管脚与第三电容C3的正极相连并连接管脚VCC-B,集成电路U2的D管脚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六电容C6的正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及管脚OUT+相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负极、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以及管脚OUT-B;
驱动电路三中包括集成电路U3、第七二极管D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十七电阻R17、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一电感L1,其中集成电路U3的GND管脚接地,集成电路U3的OVP管脚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集成电路U3的CS管脚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负极相连并接地,集成电路U3的VCC管脚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相连并连接管脚VCC-C,集成电路U3的D管脚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六电容C6的正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及管脚OUT+相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负极、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以及管脚OUT-C;
控制电路中包括集成电路U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七电容C7,集成电路U4的管脚1与第七电容C7的正极相连,集成电路U4的管脚2连接第七电容C7的负极并接地,集成电路U4的管脚3依次串联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后与交流电源的N极、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集成电路U4的管脚5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集成电路U4的管脚4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集成电路U4的管脚6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管脚VCC-A,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管脚VCC-B,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管脚VCC-C;所述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和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并与第八电容C8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六电容C6的正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及管脚OUT+相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U3均为SD680X隔离驱动芯片;
所述集成电路U4为单片机控制芯片STM8S003F3P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市祺亚德农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鞍山市祺亚德农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09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机床用警示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供报警功能的家用LED照明系统